第5部分 (第2/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倍忙碌起來了。他講授的課目是:文藝論、中國文學史、中國小說史。還有不得已被套上的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的頭銜所帶來的行政事務,弄得他簡直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只好感嘆說:“人是多麼和有限的生命開玩笑啊!” 即便如此,他仍然關心著校園之外的整個社會的改造工作,設想著怎樣在一個沒有文學社團,沒有文藝出版物,也沒有像樣的文藝書店的文化沙漠中開闢綠洲。最先,他打算同創造社的出版部聯合起來做一點事情,挑撥一下空氣,因為創造社的###們都雄赳赳地革命去了,結果合作不成。他以有限的資本,獨力開設了一家“北新書屋”。五個月以後,不但沒有贏利,還虧損了近百元,只好關閉。 革命與文藝一直佔據著他的思考的中心。他寫下《黃花節的雜感》等幾篇文章,做了《革命時代的文學》等數次講演,以革命和文學互相印證,互相發明,這倒是很特別的一種方法。 以革命的眼光看文學,於是有了“文學無用”論。一者,權力可以打殺文學。他說:“文學文學,是最不中用的,沒有力量的人講的;有實力的人並不開口,就殺人,被壓迫的人講幾句話,寫幾個字,就要被殺;即使幸而不被殺,但天天吶喊,叫苦鳴不平,而有實力的人仍然壓迫,虐待,殺戮,沒有辦法對付他們,這文學於人們又有什麼益處呢?”二者,革命也可以成為一種霸權,迫使文學起宣傳的作用而取消了審美的功能。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向來多是不受別人命令,不顧利害,自然而然地從心中流露的東西;如果先掛起一個題目,做起文章來,那又何異於八股,在文學中並無價值,更說不到能否感動人了。”因此,如果要說革命對文學的關係,首先就是對人的影響,使之成為“革命人”。他說:“為革命起見,要有‘革命人’,‘革命文學’倒無須急急,革命人做出東西來,才是革命文學。”在談到文學時,他多次強調寫作的真誠,這種自然流露的文學是一民族的文化的表現,但於革命,卻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力。在這裡,他是一個藝術本體論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惟美傾向。 倘以文學的眼光看革命,他認為,叫苦鳴不平的文學對革命沒有什麼影響,有影響的是怒吼的文學,復仇的文學。但是,這也是革命前的文學現象,及至大革命的時代就沒有文學了。因為文學創作是需要餘裕的。革命成功以後,有兩種文學,一是歌頌革命的,是新制度的謳歌,再就是舊制度的輓歌。而現在是既沒有對新的謳歌,也沒有對舊的輓歌,由此他就證明中國社會沒有改變,廣東仍然是十年前的廣東。 什麼叫革命呢?在魯迅看來,革命可以有“小革命”和“大革命”之分。所謂“小革命”是指一般的改革,漸進的改革;而“大革命”則是矛盾激化的產物,是弱小者對於壓迫者勢不可遏的反抗。其次,革命並不排除暴力,但是僅僅逞使武力不足以言革命,仍須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變革,而且這是更長久更艱難的工作。三、革命是自覺的社會行為,“奉旨革命”是不能算作革命的。四、革命是以革命者對革命的信仰為基礎的,但是革命愈到後來,往往愈不革命;因為當隊伍變得浩浩蕩蕩的時候,革命精神便將轉為浮滑,稀薄,或者竟至於消亡,再下去便是復舊了。魯迅以佛教中的小乘大乘為例,他是以堅苦的小乘教為真正的佛教的。革命也一樣,堅苦的進擊者是很少的,廣大的已經革命的地方,即使顯出革命者的色彩,其實和革命毫不相干。五、革命必然有犧牲,害怕犧牲的革命者是可疑的。六、但當為革命犧牲的真正的革命者已為大家所忘卻時,革命時代已經過去了。革命無止境,是因為革命精神在未來的時間中,得以不斷的延續。可是,精神是需要培養的,而且在生長的途中,不能耽於玩賞而攀摘它的花果。然而,他在革命策源地所見的恰恰如此。所以他很感慨地說:“久受壓制的人們,被壓制時只能忍苦,幸而解放了便只知道作樂,悲壯劇是不能久留在記憶裡的。”  '返回目錄'  
革命策源地(2)
總之,他認為,革命策源地也很容易變成反革命的策源地的,正如他在《在滬寧克復的那一邊》這個著名的講演中所說。 對於過去的論敵,走狗文人,正人君子,現代評論派的南下,魯迅是耿耿於懷的,總認為是革命的不吉的徵兆。其中,尤其是顧頡剛到中大任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在這期間,他寫了一個小說《眉間尺》,開篇就讓一隻被擊落水的老鼠露出它的紅鼻子。“紅鼻”在他的信中,正是顧頡剛的別號。在他獲悉顧頡剛前來的資訊之後,當即確定“鼻來我走”的方針,並及時通知校方。小說的主題是復仇,而黑色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