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夫是不可能學會的,“功夫”的含義就在於此,絕對不存在明白了拳理就能成為拳師的捷徑。
上中學的時候,我有一位同學得到了一本美國什麼教育心理專家寫的關於行為訓練的書,便視為秘笈一般,開運動會的時候,我們都很活躍地參加比賽、喊加油,他一個人用衣服蒙著頭認真地讀這本書,還同時做著筆記,彷彿一旦修煉完畢我們就都不是他的對手了,書讀了一週,筆記也記了密密的好幾本,但似乎後來也沒見他有什麼驚人的表現。所以我說這些文字其實是不太負責任的,更多的效果只是宣揚了自己的觀念,而閱讀者基本上是無法做到的,說重一點兒有誤人子弟之嫌。
我所列出的七誡律與那些指點人生的行動理論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容易操作,也可以說根本不必去操作,它不是一本關於行動論的書籍,因為同那些理論總在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去做什麼相比,我所想表達的則是告誡自己儘量不要去做什麼東西,僅僅在慾念上加以控制而已,孰難孰易,相信分辨起來簡單之極,正如壓下不花錢的慾望總比實際去掙錢要容易些。
我本人不信教,但我對一些宗教當中所推崇的精神境界是有所認同的,我知道每一種宗教信仰裡都包含有自己的清規戒律,而每一種教義能得以數百年的存在來維持信仰的延續,就是緣於這些調適內心的清規戒律,因為只要認同了這個宗教的理論體系,它是靠自身的思維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並不需要去借助外力。比如我們都知道佛教要求不要殺生,基督教要求不要說謊,這些自身都可以做到。佛祖釋迦牟尼在創立佛教思想的時候,也並不是做了什麼有形的工作,而是在菩提樹下靜靜的思考了許久,心裡通透了,佛學也隨之誕生了。
財富命案 後記(2)
當然我這些粗淺的感悟是不能與這些蓋覆天地萬物的高深理論相提並論的,不過基本的出發點應該是相通的。我大概知道每一種宗教的教義也都不是為了塑造出類拔萃的超常人物,都是號召大多數人追求一種平和沉靜的人生態度,而我想表達的觀點也不過是簡單的把心靈包裹一下,能夠在艱辛的人生之路上較為順暢地通行而已。
所以在這樣一個不復雜的想法基礎上,寫下了以上的文字,也許失之偏頗,缺乏深刻,謹望智者指點指正。
崔志剛:用青春編織經緯線(1)
第一篇:《民主與法制》採訪崔志剛:用青春編織經緯線
他在央視出鏡十餘年,是圈內著名的法制節目主持人。但誰會想到,他學的專業是交通工程,畢業後每天為來往的火車扳幾回道岔,就是他的全部工作,甚至在剛上大學時,他連普通話也說不利索……
2005年11月30日,記者在外地出差,11時30分,習慣性地開啟電視,收看《法治線上》,當天的《少年之殤》,令記者心情備感沉重。
節目記錄了天津十三歲初中生“網癮少年”張瀟藝,在給父母和暴力魔幻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的玩伴們留下多封遺書以及八萬餘字的遺作——網路遊戲小說《守望者傳》之後,去意決絕地從24層樓跳樓自殺。
僅只一週後的2005年12月6日,《法治線上》又播出了《天堂來信》:
安徽省廬江縣羅埠中學16歲的初三學生胡彬,離家出走並逃課,晝夜沉溺於網路遊戲十一天之後,服用劇毒農藥自殺。
在兩人的遺書中,均多次出現“轉世重生”的描述,表達了他們面對死亡的從容、滿足甚至歸宿感。
面對這兩位患有重度“網路成癮綜合症”(IAD)的早逝少年,在《法治線上》主持人崔志剛冷靜客觀的表述背後,記者分明聽到了“救救孩子”的吶喊。
哪有“警匪片”那麼簡單
這兩個專題的連續播出,充分展現了《法治線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憂患意識與理性思考,記者作為這個節目的長期觀眾,欣賞他“鐵肩擔道義”的一貫訴求。
《法治線上》2003年5月開播,在當年下半年“觀眾滿意度”回訪中,誕生僅幾個月的這個“法制節目後生晚輩”在被調查的央視全臺近三百個欄目中位居第十六名;2004年初全臺2003年度優秀欄目評選中,在全臺四百多個欄目中排位第十名,是惟一獲獎的開播不滿一年的新欄目;儘管不在黃金時間播出,但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統計顯示,《法治線上》剛開播不久,便開始在央視新聞頻道穩居收視率榜首,因此順理成章地榮獲2004年度新聞頻道綜合評比第一名。
每當相熟的朋友問起崔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