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此則在陛下一節省間而已。京師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節省而國有餘用,民有蓋藏,不知其幾也。而陛下何不為之? 官有職掌,先年職守之正、職守之全而未之行。今日職守之廢、職守之苟且因循、不認真、不盡法,而自以為是。敦本行以瑞士習,止上納以清任途,久任吏將以則成功,練選軍士以免召募。驅緇黃遊食。使歸四民;責府州縣兼舉富教,使成禮俗。復屯鹽本色以裕邊儲,均田賦丁差以蘇困敝。舉天下官之侵漁、將之怯懦、吏之為奸、刑之無少姑息焉。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遠之業,諸臣必有為陛下言者。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則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一振作而百廢具舉.百弊劃絕,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復興矣。而陛下何不為之?節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勞於陛下也。九卿總其綱,百職分其緒,撫按科道糾舉肅清於其間,陛下持大綱、稽治要而責成焉。勞於求賢,逸於任用,如天運於上,而四時六氣,各得其序,恭己無為之道也。天地萬物為一體,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浹,薰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有真樂矣。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道與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有真壽矣。此理之所有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理之所無者也。理所無而切切然散爵祿、竦精神,玄修求之,懸思鑿想,繫風捕影,終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
治安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2)
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於此不言,更復何言!大臣持祿而外為諛,小臣畏罪而面為順,陛下誠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倦為陛下一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間,而天下之治與不治,民物之安與不安,系焉決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譯文
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奏:今率直上言談天下頭等大事,以便正君王之道,明臣子之職,求得世代國泰民安。君主,是天下臣民乃至萬物之主。正因為他是天下臣民萬物的主宰,責任重大。凡是民生疾苦,如果有一點不瞭解不知曉,那麼他就會茫然行事,這就叫不稱職。所以做君主的應事事知曉,並將職責明確地給臣下分工。使臣子無所不言,臣下若敢於直言的話,則君王就算稱職的了。從前臣僚阿諛奉承、曲意從事,致使言路堵塞,皇上聽不到直言。我深蒙國恩,請讓我直言陳述。好就是好,不應因為一點錯就掩蓋好;錯就是錯,不應因為一點好就掩蓋錯。我不為取悅於人,也不計得失,只是披肝膽為皇上直言。
漢文帝是一代賢王,但賈誼還是痛哭流涕地陳言。這並不是賈誼苛刻,而是因文帝性情仁慈柔弱,即使有恩於百姓,也難免有失怠廢,這正是賈誼所憂心忡忡的。當今皇上天生英明果斷,遠出於漢文帝之上。然而漢文帝終究能以寬容之心,節儉愛民,使天下錢糧充實,陛下則不能勵精圖治,被妄念迷惑,違背剛明的本質;以至於崇通道術,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法紀廢弛;陛下與太子長年不相見,實有悖於父子之情;因為猜疑誹謗而殺戮羞辱臣下,有悖於君臣之義;整日遊宴西苑而不思回宮,實有悖於夫婦之情。貪官趁機橫行霸道,民不聊生,加上水旱之災頻繁,盜賊作惡氣焰日益囂張。陛下試想想當今天下,已是怎樣一個局面呢?
近來嚴嵩罷相,嚴世蕃受刑,一時間人心大快。然而嚴嵩罷相之後同他沒有當首輔之前的情況差不多,並不見得政治上清明瞭多少,更遠遠比不上漢文帝時候。天下百姓鄙視皇上已很久了。古代皇上有錯的話,就靠臣子輔佐。現在皇上卻修齋建壇,臣子相繼燒香供桃煉丹慶賀。修建宮室,則土木官要竭力向百姓蒐羅;購香買珠寶,則會收支失衡。陛下錯誤地迷信齋醮。而諸多臣子就錯誤地投皇上所好,沒有一人願意向皇上直言,上下一片阿諛奉迎。
天下,好比是皇帝的家,沒有不顧家的人。內外臣子好比是皇帝之家的奠基石。皇上一味迷信齋醮,是心被方術所迷惑的緣故,對臣子百姓過於武斷苛刻,是陛下不公正的表現。至於皇帝不顧其家,這符合人之常情嗎?臣子們徇私舞弊,損公利私,得到一個官職多因自欺欺人而告終,或以無所事事而告終,實在是其行為不足以符合皇帝的心願。即使那些不這樣的,也是君臣之心不一致。陛下對臣子厭棄刻薄,因此拒絕納諫。固執地幹一二件不當的事,就懷疑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使陛下陷於過分的行為,卻安然不知其錯,實是臣子們的大罪。《禮記》上說過:“上面的人不明白那麼百姓就困惑,下面的人不懂那麼君子們就要長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