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線活兒若想做得好,關鍵之處則是在“花樣兒”、“繡功”和“配色”這三點上。
楊沫沫自詡以她的見地一定能設計出新穎的花樣來,配色也難不倒她,所以只要她把繡功練好了、就有能力把那些新穎的花樣繡出來,那維持自個兒的溫飽也就不成問題了……所以楊沫沫最終把刺繡定為自己首先要學的傍身本事!
打定主意後楊沫沫馬上伸出小手,毫不猶豫的將那把五彩繡線抓在手裡,在大家還來不及做出表態前,她馬上伸出另外一隻手把繡花用的花樣子抓在手裡,以堅定的態度向大家表明自己日後想要學的是刺繡……
一旁一位大嬸見狀,連忙挑了些好聽的話兒讚道:“八娘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才滿週歲就知道小娘子們最該學的本事就是女紅,也沒選那些吃的玩的物事。”
方氏也跟著讚了句:“可不是嘛,八娘要是把這手上功夫學好了,日後也能繡個手帕什麼的換錢給家裡補貼家用,要是能學成繡娘那就更好了。”
這女紅活計大體分為紡織、刺繡和縫紉三個方面,而楊沫沫抓的繡線其實代表的就是“女紅”,所以馬上有人接著說道:“就是不當繡娘,織得一手好布不也能補貼家用?”
“八娘把女紅學好了,多給家人做幾身衣裳也不錯!”
“八娘這閨女可真會選,要是她選了文具,大柱你還得花錢送她去書塾讀書,可這女孩兒就是讀再多的書將來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幾位近親好友的話兒雖說得直白粗鄙,但倒也不無道理,楊沫沫聽了心裡也小小的得意了一下,為自己的英明決定竊喜不已。
而楊大柱本就不在乎楊沫沫會選什麼物事,所以眾人一挑好話兒說他就樂得何不攏嘴,連連謝道:“多謝吉言,大家夥兒請到船下用飯,我渾家已煮了長壽麵招待大家夥兒。”
這船上的地方小,所以劉氏就在廚房邊上搭了幾張桌子,把面往桌子一端就扯開嗓子招呼近親好友下船吃麵,而楊沫沫的抓周兒禮,也以大家夥兒熱熱鬧鬧的吃著長壽麵劃下了句號。
楊沫沫以為大家夥兒吃完長壽麵各回各家後,劉氏就會把她這身紅彤彤的新衣裳給換下來,哪知待那些近親好友一走,劉氏就又開始忙開了,先把從村裡借來抓周的物事都給還回去,緊接著又到山上摘了一把鮮豔的雞冠花和千日紅。
楊沫沫這邊正不解劉氏怎麼突然去摘了一大把花兒回來,劉氏那邊卻已招呼上方氏,讓她幫著提剛剛祭祖的那些祭品,自個兒則一手抱著楊沫沫、一手拿著雞冠花和千日紅,一路往上山的寺廟走去。
待路上遇到幾個相熟的人相互打招呼,楊沫沫才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劉氏是要帶她去山上的寺廟“拜七娘”。
楊沫沫不知何為“拜七娘”,所以一路上都豎著小耳朵仔細聽劉氏和方氏的交談,最後才弄明白所謂“拜七娘”乃是閩南一帶特有的風俗,這一風俗中的“七娘”也被閩南人稱作七孃媽,是閩南一帶所有小兒共同的“娘”,也是一位受閩南人尊崇的神明。
閩南一帶的小兒出生滿週歲後,虔誠的母親或祖母就會抱著小兒,除了帶上豐盛的祭品外,還會另外帶上一些雞冠花與千日紅到寺廟裡祭拜七孃媽,祈願七孃媽保護小兒平安長大。
楊沫沫其實很想問一問劉氏,為何“拜七娘”除了貢品外還要帶上雞冠花與千日紅,不過劉氏和方氏一路上都沒討論到這個問題,楊沫沫也只能把帶這兩種花理解為“拜七娘”特有的風俗習慣了。
到了寺廟後劉氏便抱著楊沫沫開始虔誠的祭拜,祭拜的儀式和平常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劉氏祭拜完七孃媽後,從袖子裡掏出一枚銅錢和紅線,先是合在掌心繞著香火轉了三圈,後才把這兩樣物事串在一起系在了楊沫沫的頸上。
劉氏邊把銅錢系在楊沫沫的頸上,邊低聲唸叨道:“紅線和銅錢乃是七孃媽所賜,八娘你一定不能讓這兩樣物事離身,一定要戴倒及笄之年的七夕節才能取下這兩樣物事,取下後要將這兩樣物事送到七孃媽這兒來,並備禮答謝七孃媽多年來對你的庇佑……”
這些話兒若是真正的小兒哪聽得懂?
所以楊沫沫知道這只是劉氏當著神明的面說的吉利話兒,也算是在七孃媽面前許下承諾,許明只要七孃媽能夠保佑楊沫沫平平安安、無災無難的成長,待楊沫沫一到及笄之年他們一家便會備禮還願、感謝七孃媽的庇佑。
一直到劉氏帶著楊沫沫拜完七孃媽,楊沫沫的週歲禮才算是真真正正的過完了,而楊沫沫也逐漸的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