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中易清醒的認識到,如果按照原來歷史的趨勢發展下去,嚴重崇文抑武的北宋登上歷史舞臺,崖山之後無中國的悲劇,依然會上演。
在北宋那種嚴重束縛個人權力和威望,統治權力過度制衡的體制基礎之上,即使是李中易,也完全沒有把握可以鬥贏整個士大夫官僚階層。
不改革就下臺,此話多麼的霸道?
可見,政治強人一旦準確的抓住了時代進步的脈搏,對於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將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動作用。
真理永遠都只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上,李中易堅信這一點!
造箭桿的工作雖然繁瑣,可是,畢竟不是特別高精尖的技術活。在李中易的親自安排下,年輕的工匠負責劈木,王小乙負責現場指導,其餘的老木匠則負責切削出箭桿的雛形。
然後,再由年輕的工匠對箭桿的雛形,進行精削和打磨。實際上,這也屬於流水線作業的範疇,只不過,相對於整個造箭的工序而言,規模略小一些罷了。
面對造箭的任務壓力,李中易目前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他還來不及細想,其中規律性的東西。
箭頭的問題解決了,箭桿也正在解決之中,兩個最難的關節,已經出現了突破,李中易不禁暗暗鬆了口氣。
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工匠們漸漸熟悉了一專多能的集中生產方式,工作效率立時大大的提高。
尤其是,當平刨大量出現之後,伐木造箭桿的工作效率,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二十天過去,李中易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任務,正在暗中向十萬支羽箭推進。
“孫公,下官那裡缺少鐵匠、木匠、膠匠……”李中易為了麻痺住孫大清,故意每天都要去找他訴苦,要錢要物要東西。
孫大清喝了口茶,嘆息著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我這裡的原料也快見底了呀。”
“孫公,假如原料供應不足,那下官只能去找高公說理了。”李中易一點也不著急,步步為營,擠壓孫大清的躲閃空間。
由於李中易採用的是新工藝,鐵料和木料的浪費情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已經領到手的原料,經過仔細的計算,其實足夠造出十萬多支箭。
嘿嘿,李中易秉承著有備無患的原則,只要撞見孫大清,就要大大的訴苦一番,讓孫大清誤以為他是故意找碴,想將來推卸責任。
孫大清比周衝聰明得多,只要李中易去他要東西,他或多或少,都會給一點點,可是,又不一次性給足。
而且,孫大清也被李中易給纏怕了,很多時候都不敢在公事廳裡待著。
今天是休沐日後的第一天到崗,孫大清避無可避,又讓李中易逮了個正著。
“無咎啊,要多多體諒在下的難處啊。”孫大清知道躲不過去了,真要讓李中易鬧到了高洪泰跟前,吃排頭的只會是他孫某人,“這樣吧,鐵料再給你一千斤,柳木、杉木各一百根。”
到了嘴裡的肥肉,李中易自然不會放過,他毫不客氣的一口吞下,末了又叫苦說:“孫公啊,現在別說五萬支箭,就算是兩萬支,下官也沒有造出來啊。”
孫大清雖然覺得李中易的態度有些許奇怪,可是,李中易所掌握的條件,確實有限。他一直堅信,到了日子,李某人肯定交不出五萬支箭來。
‘無咎啊,這個就只能去問高公了。”孫大清又不是傻子,直接把這事推到了高洪泰的身上。
李中易就知道是這個結果,他索性起身告辭,去找高洪泰。
“不巧”的是,高洪泰剛剛離開三司使衙門,小吏們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有人說,高洪泰可能去面君了,又有人說,高洪泰可能去了政事堂。一時間,眾說紛芸,就是沒個準確的話。
李中易來找高洪泰,不過是個幌子罷了,為的是迷惑著高、孫等人。
等李中易回到造箭坊後,李小七興奮的跑來稟報說:“公子,咱們造出來的箭,傳透力極強,小人用兩石弓,一百三十步(1。5米)以外,可以射穿普通鐵甲三寸左右。”
李中易趕到現場,命李小七再次實驗了一遍,“嗖。”弓弦輕響,一支羽箭風馳電掣般鑽進掛在箭靶上的一副鐵甲,尾羽晃動不停。
李小七得意的一笑,說:“小人不敢胡吹,要射肚子,絕不射胸口。”
李中易含笑看了眼李小七,他心想,這傢伙都是老獵人了,這麼點工夫都沒有,早就餓死了。
走到鐵甲旁邊,李中易仔細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