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夠佐證企業主管飛行公司安全性的是,伯克希爾公司賣掉了原來巴菲特乘坐的專用飛機,讓巴菲特及其家族完全享用該公司提供的服務。並且,巴菲特乘坐該公司的飛機並沒有什麼特殊待遇,完全是像普通顧客一樣的服務。乘坐飛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巴菲特實地考察該公司服務、業務的過程。不用說,他對它的業務有多麼瞭解了。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對於剛剛出現的新產業、新業務,同樣必須有足夠的瞭解才能投資該公司。他以自己收購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的過程為例,說明他對這種不為外人所瞭解的新業務是多麼瞭然於胸的。
特別留心與眾不同的業務
一般來說,若企業處在產業面臨供給過剩且為產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在整體表現、外觀、售後服務等都無差異化)時,便極有可能發生獲利警訊。當然,若價格或成本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透過政府立法干預、非法勾結或國際性聯合壟斷如歐佩克)能獲得控制,或可稍微免除自由市場競爭。否則,若客戶不在乎其所採用的產品或通路服務由誰提供,成本與價格系由完全競爭來決定,如此產業鐵定會面臨悲慘的下場,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廠商皆努力強調並建立本身產品或服務差異性的原因。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購買的股票其經營業務要容易理解,業務過於複雜其中就可能蘊藏著投資風險。所以,既要關心傳統業務企業,也要關注業務與眾不同的企業。如果一味強調業務簡單易懂,忽略了這種大路貨行業因為沒有特色、競爭異常激烈所處的劣勢,也是很不應該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2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投資者有必要注意上市公司的產品差異化。他說,一般認為1983年或1984年產業迴圈將會到達谷底,然後慢慢地穩步向上,但事實並非如此。
從他來看,如果某個企業處於產業面臨供給過剩、並且產品屬於一種普通商品,例如在整體表現、外觀、售後服務方面都沒有明顯差異,這時候很可能會拉響業績不良的警報。因為這種產品的客戶通常不在乎究竟什麼產品或什麼銷售渠道,只在乎價格高低。面對這樣的競爭,大多數企業或產業都會面臨十分悲慘的下場。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那就是除非政府部門有立法保護,或者透過法律進行干預,或者企業進行非法勾結,或者有某種全球性的市場壟斷手段給予保護,這種情況下產品的價格和成本就能控制在有效範圍內,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自由市場競爭。
所以讀者容易看出,為什麼所有企業都千方百計要強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某種差異性,原因就在這裡。如果它不強調、不追求這種差異性,就會無法贏得特定市場,最終淹沒在自由市場競爭中。
當然,並非所有企業和產品都要強調這種差異性。巴菲特舉例說,消費者購買糖果就會關心這是什麼品牌的,可是如果購買砂糖就不一樣了,沒人會說我要什麼品牌的砂糖。確實,有許多產業根本無法做到差異化,但不言而喻的是,如果企業的產品和別人完全相同,那麼不可避免的結局就是持續的產能過剩、無法控制的價格下跌,從而導致最後業績回報不能盡如人意。
也許有人會說市場會進行自我調節的,例如價格下跌、獲利回報下降,必然會淘汰一部分企業,從而使得剩下的企業進一步壓縮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自我進行修正。但巴菲特認為,雖然這種自我調節會有些效果,但這個過程非常緩慢而痛苦。用不了幾年,新的一輪擴張後又會面臨著過去同樣的窘境。
巴菲特以他自己早期最熟悉的紡織行業舉例說,紡織企業絕大多數時間內都會因為行業激烈競爭而導致利潤微薄,掙扎在破產邊緣。雖然這個過程中也有產品供不應求情況,但這種時間很短,用巴菲特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大約僅維持不到一個早上的時間”。
在其他行業,雖然產品供不應求狀況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甚至其產品緊俏程度還會超過原來的預期。可是如果要大力增加產能,所涉及到的複雜的規劃、建廠則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準備過程。
巴菲特說,投資者一定要儘量避免買賣這種經營業務完全相同、缺乏競爭優勢的股票,特別關注業務與眾不同的股票。
巴菲特有一次在和學生談話時掏出一張倒閉的投資銀行名單說,儘管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規模比過去增加了15倍,可是這張名單上的銀行規模仍然有3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