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它由一系列刻板的規矩連綴而成。為了昭示太子讀書的重要性,大明王朝為太子上學制定了一套煩瑣嚴格的禮儀:每天早九時,太子的侍衛接班站好後,太子出閣,講官們行四拜禮後,鴻臚寺官請太子升文華殿,由執事官引導升座。待太子坐好,鴻臚寺官宣佈進講開始,一名講官從東班出,另一名講官從西班出,到講案前並立叩頭。展書官上前給他開啟書本,東班講官到講案前報告今天講四書中的某一部,西班講官報告講經史中的某一部……還沒有正式開講,這些煩瑣的儀式就需要太子規規矩矩在座位上枯坐半小時。第二,它由一系列沉重的功課組成。因為太子身份的特殊,所以給他準備的功課也遠比一般兒童要重。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歷代皇帝聖訓、歷代通鑑纂要、天下地理形勢等內容(李洵《正德皇帝大傳》)。這些內容,一個成年人也不見得能感興趣,更何況一個七歲的孩子。
我們可以想象原本無拘無束的太子突然被套進這樣沉重的“籠頭”的感覺。要把那些佶屈聱牙的完全不解其義的漢字一個個強行塞進大腦,對太子來說,無異於一種精神酷刑。從開學第一天到最終停止學業,他幾乎沒有一天對學習產生過真正的興趣。在老師們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誘、軟磨硬泡下,他有時候會勉勉強強學上一會兒,不過更多的時候卻是拖延、哭鬧、逃席和以打瞌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