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單的經濟衰退,更是一場意義深遠的國際金融制度變革。本書基於深入到危機源發地對眾多當事人的採訪,用最感性的方式幫助我們理解這場危機的深刻含義。
——李稻葵,清華大學世界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對那些期望傾聽世界級學者、美國本土各界精英對全球經濟危機和時代大變革的最真實聲音的讀者來說,本書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對於願孜孜不倦思索中國崛起的學者和讀者來說,進行反思、借鑑、思索全球治理、中美博弈……本書同樣會提供新的思考視角。
——夏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36天的赴美行程,對話數位諾獎得主,如此高瞻遠矚的視野和現實主義的態度實現完美結合。本書可以說是相當的引人入勝。
——湯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
這個親歷的創意很好,由此誕生的這本書或許更好。新浪財經把一個大變革中的美國真實地呈現給了國內讀者,對所有關心世界經濟和中國未來的朋友來說,本書都堪稱及時之作。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
本書是關於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的發人深思的一部作品。
——葉檀,著名財經評論員
新浪網執行副總裁、總編輯陳彤作序
新浪網執行副總裁、總編輯陳彤作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眾多主流媒體做了許多深度報道,如鳳凰衛視(;;%)、央視二套等電影片道,在當年國慶長假前後甚至專門做了《直擊華爾街金融風暴》連續直播。同期,新浪網財經頻道建立的《全球聯手抗擊金融危機》專題,受關注度也很高,兩個月內留言數就達20多萬,參加相關調查的網友逾50萬之多。
網路專題是新浪的傳統報道方式,無論在報道類似“9·11”等重大突發事件,還是報道諸如2008北京奧運會等可預見事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報道,和以往任何一次突發事件或可預見事件不同:一方面,因為此次危機持續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比較罕見;另一方面,還由於此次危機的爆發中心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並且包括了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中心,以及類似房利美和房地美這樣的危機發源地。同時,媒體及社會各界對其評價並無一致觀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僅僅依靠網路整合其他媒體的資訊,就會缺乏現場感,讓讀者僅有“隔岸觀火”、“隔靴搔癢”之感。
2008年國慶節後的一次新浪編輯團隊的總監擴大會上,在討論金融危機的後續報道時,我提議,我們可以讓更多的經歷者,尤其是華爾街的投行人士來新浪開博,以便讓網友更好地瞭解此次危機的方方面面,或者派出編輯親臨第一現場,從更加專業和深入的角度,向網友展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資訊——這便促成了2008年11月底的“親歷華爾街風暴”影片欄目。該節目準備時間雖然非常緊迫,製作上和專業的影片節目相比,仍顯“青澀”和粗糙,但從網友給予的眾多好評中,新浪財經團隊受到了鼓舞。加之隨後在春節期間對於“2009年冬季達沃斯論壇”報道中成功採用多媒體報道的經驗,於是有了2009年3月份的“親歷變革中的美國”成行。
新浪財經的影片團隊,一個月中走遍全美幾大城市,和產官學各界代表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交流,其中既有房地產、銀行、期貨等傳統企業的領導,也有微軟、SUN公司等現代高科技公司的掌門人,還有來自汽車、飛機制造業的普通從業者,以及主流經濟學家在內的學者們。新浪財經旨在透過和各類人士的訪談,給網友展現一幅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全景圖,同時也是新浪網透過多媒體方式,跟蹤報道熱點事件的一種嘗試。比如,新浪主持人在和菲爾普斯、斯賓塞等經濟學家對話時提出的許多問題,都是取自網友,讓網友透過在新聞跟帖中留言而參與其中;此外,為了讓報道更具專業性,新浪後方團隊聯絡了國內學者及投行人士,他們既是新浪忠實的網友,同時也是此次報道的顧問團成員。期間,新浪財經的報道團隊,克服了諸多困難,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並將報道過程中的文字記錄予以總結,出版成冊。這是一個網路媒體報道的路線圖,也是和網友進一步互動的渠道,我們相信,正是網友的需求鼓勵著新浪財經團隊,從而能在網路媒體報道領域不斷進行新的探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變革 簡要目錄(1)
第一站 西雅圖
僅僅一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