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得蒙先生邀飲,何幸如之,只怕這把劍尚不是當名劍之名,有汙先生焱目!”
段珪璋這把劍乃是他祖父當年跟大將軍李靖西征之時,李靖賜給他祖父的家傳寶劍,劍一出鞘,光芒四射,那書生彈劍笑道:“雖非干將莫邪,也算是人間神品
了。你從那裡來?”段珪璋含糊應道:“我從幽州來。”那書生道:“路很遠啊!路途險阻,想來你若不是仗著這把寶劍,也難以走到長安了。哈,哈,我拂拭此劍,倒想起少年遊俠的往事來了。”旁邊一個官兒笑道:“學士豪情,至今未減。”那書生大笑道:“現在是靠著皇帝混酒食,那還有什麼豪情啊?”
驀然站了起來,手彈寶劍,朗聲吟道:“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吟聲未畢,忽地有一個蟒袍玉帶的大官從酒客叢中擠出來,走到眼前問道:“這位先生,敢情是,敢情是——”
和書生同桌的一個年老官員叫道;“啊,你不是吳司馬嗎?李學士,這位是湖州司馬吳筠吳大人,也是咱們同道中人。”
段珪璋正在驚疑不定,不知這書生是何等人物。只聽得那書生哈哈大笑,隨口吟詩,答那湖州司馬道:“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
吳筠笑道:“我猜得不錯,原來果然是青蓮居士。聞名久矣,何幸今日得遇!”
段珪璋又驚又喜,原來他所遇的這位書生,正是他和史逸如素來傾慕的大詩人李白。
原來這位名聞天下的大詩人,不但詩做得好,而且他通曉劍術,他嗜酒耽詩,輕財狂俠,自號青蓬居士,別人見他有飄然出世之表,又稱之為“李謫仙”,他少年之時,慕遊俠豪風,也曾仗劍遙遊四方,登峨眉,上太行,遊雲夢……看盡天下名山大川,嚐遍天下美酒。到了長安之後,得秘書少臨賀知章的推薦和讚揚,各方重視,漸漸名傳帝闋,連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大名。這位皇帝(唐玄宗)正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少有的“風雅”人物,通曉音樂,也懂得欣賞詩詞,他愛慕李白的才華,所以對他特別破例優待,召為翰林學士,並時常邀他人宮賞花、聽樂、飲酒、賦詩,但李白不愛富貴,仍然以“市衣”自豪,談笑做公卿,結交多俠士,所以他見段珪璋相貌不凡腰懸寶劍,便脫略形骸,不拘小節邀他同飲。
段珪璋又是歡喜又是傷心,心中想道:“要是史大哥在此得與他所傾慕的青篷居士斗酒論情不知該有多高興呢!”
李白哈哈大笑,將寶劍文還段珪璋,說道:“我今日得賞寶劍,結所知,如此樂事,豈可不醉!”左手攜了湖州司馬吳筠,右手攜了段珪璋,擁入席中,立即開壞痛飲,一連飲了幾大盅,忽聽得“啪”的一聲,他將鞋子除了下來,一甩頭,又把帽摔到地上,根搖晃晃的說道:“啊,醉了,醉了,當真醉了!”積頭跣足,伏在桌上,果然呼呼嚕嚕的打起鼾來。
同桌的一個官兒驚道:“青蓮學士當真醉了。要是皇上召他做詩,這卻如何是好。”另一位道:“未必有這樣巧的吧?”剛才與吳筠打招呼的那個老者笑道:“你們也太小覷他了,李白斗酒詩百篇,喝醉了他的詩更做得好!”
那官兒道:“李白斗酒詩百篇,妙,妙,這一句本身就是一句好詩。”同桌的一個少年笑道:“你知道這句詩是誰做的?是老杜前幾天寫了一首《飲中八仙歌》送給青蓬學士,飲中八仙有賀老大人,還有這位張兄……”那老者笑說道:“也有你呢,你忘記說自己了。”那少年笑道:“我是陪襯的。”歇了一歇,又笑道:“老社寫青蓬學士那幾句,顯好象是看到他今日這個模樣似的。”吳筠問道:“那幾句怎麼說?”那少年朗吟道:“孿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要是皇帝今日果然召他,那就越發對景了!”
段珪璋這時才利那幾個人互通名姓,原來那個老者便是為李白在長安揄揚最力的秘書少監賀知章,他本人也是個著名的詩人;那美少年名叫崔宗之,姓張的那個則是以草書名聞天下的張旭,其他幾個也是長安城中頗有名氣的人,段珪璋也胡亂捏個假名說了。
湖州司馬吳筠如笑道:“飲中八仙除了李學士、賀老大人、張兄、崔兄之外,不知還有幾位。杜甫的那首詩你可記得全了麼?”
崔宗之道:“難得今日有此盛會,張兄就煩你大筆一揮,我把這手飲中八仙歌念給你聽,你寫一副草書送給吳司馬,就當是咱們和他見面的禮物如何?”吳筠大喜道“張兄乃是當今草聖,老杜號稱詩聖,以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