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少。近一百年來,名人就出了好幾十位,革命家、實業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藏書家、銀行家、書法家、語言文字學家,幾乎遍及各個領域,形成一道極具華彩的人文景觀。
青果巷古稱千果巷,與常州古運河有著不解之緣。明朝以前的運河從常州西水關穿城而過,流經這一帶再東出吳門蜿蜒而去,所以不僅運河成了南來北往的主要交通線,沿運河的重要街區,也都成了集市貿易的“旺鋪”。不知從何時起,南來北往的水果販子愛來這一帶河沿卸貨設攤,久而久之,就成了南北果品的“專用市場”了,因而有了“千果巷”之美稱。明朝萬曆九年,常州知府在城外又闢新河,過往船隻從此改道,而水果市場已成定局,繼續火旺,“千果巷”卻被訛呼為青果巷而沿用至今。
但是隨著歲月的演進,如今這個水果市場不知不覺又變成一個菜市場了,每天一大早,沿河兩岸熙熙攘攘。天上若飄著小雨,河邊的屋簷下就會出現兩道“彩龍”——由各色雨傘、雨衣和雨棚連線起來的買賣攤子,紅藍青綠,沿河排開,自成一景。河中仍有小船“欸乃”而過,河邊那些竹籃、竹筐裡的青蘿蔔、紫菱角、小白菜,都是溼漉漉、水靈靈的,鮮嫩可愛。
如果繞到那些雨傘和雨布連成的“彩龍”背後,在濛濛細雨中尋找和品味那些默默無語的枕河人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一道“風蝕”了的舊門檻,一扇殘缺了的花格窗,一道不經意的飛簷,一堵依然挺立卻已灰塵滿面了的封火牆……一不小心,就會勾出一串動人心魄的往事。
青果巷的歷史中,著名的住戶有抗倭名將唐荊川家族(其故居叫貞和堂,其楠木廳如今還在)。他家的祖先是宋代翰林唐華甫,後代很會讀書做官,舉人、進士、知府、知州等等,代有人出。著名書法家唐世英和畫家唐世寧兄弟都出自這個家族。多年後唐荊川的七世孫唐執玉又爆得大名,是康熙年間的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薊門總督,是從青果巷中走出的兩位尚書之一。另一位就是盛宣懷。
唐家後人忠於明王朝,在清初參加了反清復明,於是老房子被抄沒,兄弟們隱名埋姓,走伏草莽之間。被抄沒的房子後來被官署發賣,一部分被莊氏家族購得。這個莊氏家族也是常州大戶,即盛宣懷的繼室夫人莊德華(盛氏家族後期的當家人)的孃家。
住在唐家對門的是董家。董家與唐家是世代姻親,亦為常州著名的富戶。盛宣懷的原配夫人董氏就是這個家族的小姐。董家的知名人物也不少,著名藏書家董康就是其中一個,此人出任過偽立法院院長,從日本買回來很多流失東瀛的中國古代珍籍。
青果巷與雪洞巷相接之處是惲家老宅,一個古典的庭院環以雕花的迴廊,裡面長期住著大畫家惲南田的後代。
與盛家老宅相鄰的,是清末海派文學大師、譴責小說巨匠李伯元的故居——留餘堂。李家原先在沿河一帶有六十四間房屋,如今還存有兩進三開間的院落,前廳大梁上荷花、壽桃等雕飾依稀可見,是一處被列入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建築。
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各路俊傑還有很多。他們有的留在了故居,有的只能從常州市志上了解他們曾經的足跡。他們是著名實業家劉國鈞,革命家瞿秋白、張太雷,實業家兼藏書家陶湘,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趙元任,著名畫家劉海粟、湯貽汾,著名文學家吳祖光、周有光,著名律師、愛國七君子之一史良,漢冶萍公司萍鄉煤礦礦長張贊宸……
於是,常州的老輩人說起青果巷總免不了一番感慨——那可是一塊風水寶地啊!
第二章 末世才人(1)
李鴻章亂世得英才
盛家後代在《盛宣懷(杏蓀)行述》中說:庚午(1870年)四月,“李文忠公由鄂督師入陝,楊藝舫(芳)京卿宗濂函招府君入幕。”這位介紹盛宣懷入李鴻章幕府的楊藝舫,就是無錫大戶楊氏家族的老太爺楊宗濂——北洋軍閥時期出任財政總長的楊味雲是他的侄子;榮德生先生的女婿楊通誼(榮漱仁的丈夫)是他的侄孫;榮毅仁先生的夫人楊鑑清女士也是他的後代。楊氏家族在晚清官場上的資格,不比盛家低。
楊家與李鴻章的關係,起於楊宗濂的上輩,有著非同一般的交情。
楊宗濂的父親楊延俊,字菊仙,與李鴻章都是道光丁未年(1847年)的進士,是為同年。當初在考舉人的時候(1844年鄉試)他們就是同年;考進士的時候還是同一個號舍(同一個考場),在關鍵時刻楊菊仙還幫了李鴻章大忙——李鴻章在首次“制藝”(第一場考試)結束後突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