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列車佩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1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宇宙中存在一種引力和密度都無限大的宇宙天體。在它周圍一定區域內,有個連光線也無法逃離的勢力範圍,這一勢力範圍叫作“黑洞”。黑洞具有超強引力,即便是光,也無法逃脫。由於黑洞超大引力吸引了很多氣體,這些氣體高速旋轉產生熱量,演變成了等離子體,發光的等離子體圍成黑洞的邊界,這個邊界就是“事件視界”。
天問和唐朝向大家招手告別。再次登上飛船,漸漸遠離地面。2000公里、5000公里、10000公里經過這些年的改造升級,飛船的速度很快達到112公里/s,脫離了地球引力,飛船在太空自由的馳騁。
這次,他們攜帶了很多地球新物種,這些物種都是利用火星土壤培育出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番茄、青椒、蓮藕、香蕉等農副產品;還包括:太空玫瑰、太空卡曼菊、太空石斛、太空虎耳草、太空非洲槿等火星地球雜交物種。唐朝研製的“火星地面微型生態圈”裝置也在飛船上開始進入執行狀態。他要把這個裝置帶入火星,這是人類首次在火星表面開展的生存環境學實驗。“火星地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由特殊鋁合金材料製成的圓柱形敞篷“罐子“,高180厘米,直徑160厘米,淨容積約800升,整個罐子重量為30公斤。
“罐子“結構分為三部分,內容層裡面放置了土豆、南瓜、生菜、擬南芥、蠶卵、酵母、棉花、油菜等生物樣本,中間層配套安裝了火星土壤、水、溫度、溼度等定時補給系統,以及照相機和資訊傳輸系統。最頂層是調節層,設定可自動調節氧氣、二氧化碳和氮氣的濃度配比調節器,生成人造大氣層。還有磁場、重力跟蹤調節器,可隨時調節重金屬的質量來平衡磁場和重力。
因為是敞篷裝置,所以可以透過太空中的自然光線創造植物光合作用的生長環境。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氣,供昆蟲卵吸收;然後昆蟲卵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給植物種子。經過30天的飛行,他們距離火星還有30天的行程。“火星表面微型生態圈”在飛船中漸漸實現了良性迴圈。唐朝要透過這個小空間裡的測試資料,來推導火星動植物生長所需的大環境,打造真正的火星家園生存系統。
太空深處堆滿隕石和塵埃,像一座深邃的迷宮,飛船在迷宮中勇往直前。太陽轉到了火星的背面,唐朝和天問準備睡覺,他們爬到固定在牆壁上的睡袋裡,四肢也一同放入,把睡袋拉緊密封。目標就在前方,他們倆都滿懷激情和興奮難以入睡。唐朝在想著他的“火星生存系統”,天問則在想阿芙。這麼多天,他們一直沒有在夢中相遇,他很擔心阿芙現在的狀態。
這時,窗外的兩顆直徑約1米的隕石突然發生相撞,其中一顆被撞後偏移了方向,直接向飛船方向飛來。飛船遭到猛烈撞擊,偏離了原始軌道,在太空360度旋轉了十幾圈。天問和唐朝被撞擊驚醒,急忙從睡袋中爬出,向著駕駛艙飛去,他們需要儘快調整飛船的軌道,以免再誤入其他更危險的領域。
“嗡嗡嗡翁”
“什麼聲音?”天問警覺的問唐朝。“聽見沒,唐朝?”
“聽見了,好像是蜂鳴的聲音,不對,這聲音不是飛船裡的,是外面。”唐朝回答。
天問急忙開啟外部全景攝像頭,瞄準剛剛被撞擊的地方,將顯示倍數放到最大。
“唐朝,你看這裡,可能是剛才的撞擊導致的,有一個小小的裂縫,大約手指那麼大,估計不修補,會越裂越大,我來處理吧。”天問指著飛船的左側翼外部防護罩位置,已確定故障地點。說完,他飛到衣帽牆一側,摘下外太空操作宇航服,帶好工具,準備出艙。
“嗯,看樣子是有些麻煩了,一定要小心,我用機械手臂把你送出去。”唐朝說完,幫天問固定在機械手臂的傳送帶上。天問被傳送帶送到飛船外的左側翼附近,天問將纜繩安全扣固定在飛船的左翼,機械手臂抬起,縮回到飛船艙口等待。
裂縫很快被天問修補完成。他在左翼桁架上的不同地點移動穿梭,想再檢查下是否還有漏洞?他小心翼翼地將撬棒在防護罩下方來回試探,再次確認沒有問題。天問給唐朝一個ok手勢,準備返航太空艙。機械手臂已經向天問伸展過來,天問卻腳下一滑,沒有抓住左側翼的背板。天問連同安全帶一起滑落到飛船的下方。可是,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就在天問準備順著安全帶爬上去的時候,安全扣有一節卻斷了。安全扣是被人為的粘在一起,不使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