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方面,我們不應把美國看成是第三世界國家腐敗政權和腐朽的殖民帝國的維護者。另一方面,美國確實不希望“革命力量”發展壯大,因為那(據稱)會擴大莫斯科的影響。1947年,要求英國人離開印度比較容易辦到,因為這隻涉及到將政權交給尼赫魯領導的代議制的民主政府。同樣,華盛頓也可敦促荷蘭人1949年離開印度尼西亞,雖然它仍很擔心共產主義的顛覆力量在那裡不斷壯大(美國對1946年獨立的菲律賓也很不放心)。不過,在其他地區“變化”更大。例如,華盛頓的決策者本來計劃在日本推行全面社會改革和非軍事化政策,後來卻逐漸改弦更張,決定發動美國的大企業重建日本經濟,甚至鼓勵日本組建軍隊,以減輕美國的經濟、軍事負擔和確保日本成為亞洲的###堡壘。
1950年,美國採取強硬立場有兩個原因。第一,杜魯門和艾奇遜的比較靈活的“遏制”政策,不僅受到了共和黨人和最近才引人注目的“紅色誘餌”喬·麥卡錫的越來越多的攻擊,還受到了路易斯·約翰遜、約翰·杜勒斯、迪安·臘斯克和保羅·尼采等政府內新強硬分子與日俱增的批評。這迫使杜魯門只得採取更堅決的行動,以確保國內政治側翼的安全。第二,北朝鮮1950年6月越過三八線對南朝鮮發動進攻,美國人迅速地解釋說,這是莫斯科制定的侵略總計劃的一部分。由於這兩個原因的綜合作用,美國政府中主張對莫斯科採取強硬好戰政策以制止接連失敗的人佔了上風。很有影響的記者斯圖爾特·艾爾索普說,“我們將很快失去亞洲”,並拿十個木瓶的保齡球遊戲作比喻,認為野心勃勃、拼命擲球的投球者是莫斯科。他寫道:
第一個木瓶中國已倒。第二排中的兩個木瓶是緬甸和越南。如果它們倒了,第三排中的三個木瓶暹羅(泰國)、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肯定也會倒下。這些國家倒下後所造成的心理、政治和經濟影響,又肯定會將第四排中的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菲律賓推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兩極世界的穩定與變革(15)
美國人這種心理上的變化,對美國的東亞政策影響很大。其中最明顯的表現是,對南朝鮮軍事支援的逐步升級。南朝鮮政府聲名狼藉,鎮壓人民,對朝鮮戰爭的發端也必須分擔責任,當時卻被華盛頓看成了無辜的受害者。美國首先派出海、空軍進行支援,接著又派遣陸軍和海軍陸戰師增援。這使麥克阿瑟得以實施大規模的仁川反攻戰役,並使聯合國軍隊不斷向北推進,反過來激起中國於1950年10—11月出兵援朝。由於不能使用原子彈,美國人只得實施1914—1918年塹壕戰式的作戰方式。到1953年6月停戰協定簽訂時,美國在戰爭中已耗資500億美元,先後向戰區派出200萬以上的部隊,犧牲官兵萬。雖然北朝鮮的進攻被制止了,但美國又對南朝鮮承擔了長期的重要的軍事義務,使它很難擺脫,如果不是不能擺脫的話。
這場戰爭還致使美國對亞洲其他地區的政策發生了巨大變化。1949年,杜魯門政府的許多官員,由於討厭國民黨的所作所為,已不再支援蔣介石,蔑視逃到臺灣的“殘餘”政府,並考慮效法英國,承認毛澤東的共產黨政權。然而,時隔一年之後,臺灣卻又得到支援及美國海軍艦隊的保護,中國被視為不共戴天之敵,為制止中國侵略甚至可考慮使用核武器(至少,這是麥克阿瑟的觀點)。印度尼西亞以物產豐富而著稱,美國對其新政府提供援助的目的是,讓其與共產黨領導的暴亂分子作鬥爭。對馬來亞,美國則要求英國提供援助。在印度###,美國在敦促法國人建立一個更有代表性的政府的同時,還準備送去大量武器和美元,幫助法國人同越盟作戰。事實證明,只憑美國文明中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吸引力已不足以防止共產主義的傳播。因此,美國便越來越多地求助於軍事條約,杜勒斯就任國務卿後更是如此。1951年8月,美國與菲律賓簽訂條約。這不僅再次肯定了美國使用在菲律賓的海、空基地的權利,還使美國承擔了保衛菲律賓群島的義務。幾天之後,華盛頓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簽訂三國安全協定。一週過後,美國與日本的和平條約最後締結,從而在法律上結束了太平洋戰爭,並將國家主權交還日本。與此同時,美日之間還簽訂了安全條約,使美軍得到了常駐日本本土諸島和沖繩島的權利。華盛頓對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仍然採取非常敵視的政策,對臺灣當局提供的援助越來越多,甚至支援蔣介石堅守金門、馬祖等前沿據點。
冷戰的第三個主要因素是,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並分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