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嬪御入辭兩宮,兩宮泣謂:‘若曹幸自脫,我母子未知命在何所,得還京師相見否?’”
雙方生死相鬥,可見一斑。
在遭受了如此的衝擊之後,身處險境的慈禧很快冷靜下來。審時度勢,她再次選擇了理智地退讓:區域性地退讓是為了全域性的勝利,是為了以時間換空間,是為了順利實現移師北京後的最後大決戰。
慈禧決定將八大臣擬訂的公開批駁董元醇的諭旨下發,且一字不改。諭旨下發以後,八大臣這才“照常辦事,言笑如初”。
這一回合是肅順等人勝利了。經歷了這場較量,慈禧意識到自己在對待董元醇奏摺的態度上過於草率了,自己迫切希望一蹴而就,實現垂簾之夢,而低估了肅順等人盤結在熱河的能量,以至於貿然啟用了這場鬥爭,與肅順一黨強硬對峙,落得灰頭土臉。無疑,這是慈禧心中的痛。但為了實現剷除肅順一黨並對政治力量重新洗牌的目的,慈禧忍了,每天照常召見八大臣,對各地的奏摺悉心批閱,該準的準,該駁的駁,不流露絲毫的不滿。慈禧戰略性的退讓,保證了全域性的穩定,同時也麻痺了肅順一黨。“肅黨”果然入彀,以為經此一駁,底下不曉事的中下層官員必不敢再發怪論,“垂簾”之事即可中止,顧命輔政的大局也就這麼定下,其合法性已經不容置疑了。於是,八大臣在兩宮太后和朝臣倡議早些回京的建議下,遂決定“擇九月二十三日辰時,恭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
三
對慈禧而言,回北京可謂求之不得。離開了肅順嚴密控制的熱河,慈禧才有扭轉乾坤的機會和可能,才能實現她的夢想。但如何回京卻大有文章。
如果按照慣例,回京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在九月二十三日咸豐帝梓宮起運前,小皇帝應該跪在“大升輿”(靈車)的旁邊,等候梓宮登上靈車。小皇帝恭送後,再由間道(徑直的小道)趕赴當天梓宮停放的地方,恭候靈駕前來,再行奠禮。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直到京師。可如此行事,八大臣就有可能聯袂同行,他們的能量就有可能得到最好的發揮,他們就有可能察覺政變的動議,慈禧也無法預知肅順是否會在路上對她們下黑手。所以,當務之急是將八大臣的合力分解,可又不讓他們察覺是蓄意安排。於是,慈禧煞費苦心地進行了一番設計。她以小皇帝年齡太小,經不起如此的折騰為藉口,找八大臣商議可否有變通的方式,以確保小皇帝健康無憂。八大臣也沒有多想,就與恭理喪儀的五位王大臣商議,對於小皇帝做出如下權宜安排:
“臣等擬請皇上於九月二十三日在(熱河行宮)麗正門外恭送梓宮登輿後,由間道先行起蹕回京,即可於(九月)二十九日還宮(北京紫禁城)。所有梓宮沿途一切事宜,宜由臣仁壽(睿親王)等敬覲辦理,俟靈駕到京之日,皇上在東華門外祗候跪迎。庶聖體不至過勞,藉以仰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
第五講 實施政變(4)
根據這一安排,政變有了兩個關鍵性的發展:
一、小皇帝、兩宮皇太后與大行梓宮分開行走,使兩宮太后可以提前幾天到達京師,有充裕的時間對政變進行安排;二、小皇帝、兩宮皇太后與大行梓宮分開行走,促成八大臣必須分為兩批,一批護駕,一批護梓宮,銅牆鐵壁的八大臣被隔離開了。
避暑山莊麗正門
於是,載垣、端華奉命護送兩宮太后與小皇帝,而肅順則護送咸豐帝的梓宮。載垣、端華離開了肅順的設計與安排,兩人便沒有了主心骨,成不了任何氣候。
這是政變中最關鍵的部分,也是主導政變的慈禧令人扼腕歎服的畫龍點睛之作,足以見證慈禧的睿智。我們特別能夠感覺到慈禧的精明與老到。
四
兩宮太后及小皇帝於九月二十八日抵達京郊石槽。慈禧不待進城,立即在郊外召見奕訢,共商政變的具體程式。
時人薛福成記載了政變的過程,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兩宮太后痛說肅順等輔政大臣欺凌孤兒寡母的行為,以籠絡人心。
九月二十九日午時(11月1日12時),兩宮太后的轎子到達北京德勝門。一頂轎子是東太后帶著小皇帝,一頂轎子是西太后。按照籌劃好的算盤,恭親王奕訢帶著大群王公官員前來迎接,兩宮太后雖然疲倦卻並不急於返回皇宮,而是當場就由兩宮太后公開向眾人控訴八大臣欺侮孤兒寡母的行徑。在奕訢派和兩宮太后的配合下,很容易就使眾人群情激奮,公誓要與八大臣勢不兩立。周祖培公報私仇,假意問道:“何不重治其罪?”二位太后也裝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