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蕃,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痘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既然如此,慈禧為什麼還如此驚慌?
因為宮中水痘得以控制以後,人們就漸漸地忽視了天花的威脅。嘉慶以後,阿哥種痘制度已形同虛設,同時傳統的種痘方法並不能百分之百地有效。咸豐帝就曾出過天花,雖然生命無憂,可在臉上卻留下了無法抹平的麻點,成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麻子”或“麻臉”。當慈禧聽說兒子生病,尤其聽人稟報:兒子面板上出現沒有凸現的疹形紅點時,慈禧失魂散魄,因為天花的感染並沒有高貴與低賤之分,死神的光顧不分皇帝與平民。如果兒子真的感染天花,那是非死即傷。慈禧為兒子擔心。
同治帝是否真的感染了天花?如果不是天花會是什麼病?
二
當慈禧在十月三十日下午得知同治帝生病,且患病症狀是發燒出疹,慈禧憂心如焚。經過一夜的觀察,次日,同治帝開始明顯地表現出出疹症狀:“疹形透出,挾雜瘟痘”,“顆粒透出”,由此御醫判斷,同治帝感染了天花。
慈禧不敢怠慢,一面吩咐御醫全力診治,一面依照祖上傳下的規矩,謹慎照做,惟恐出現疏忽和紕漏,對兒子闖過天花這一關不利。
首先,供送痘神。
慈禧命令將同治帝發病以來就供奉的痘神娘娘迎供到養心殿來,宮內到處鋪上紅地毯、紅對聯,營造出一片喜氣,期望痘神娘娘早點將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以後,又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恭送痘神娘娘於大清門外,用紙紮的龍船、金銀玉帛舉火焚燒,使痘神娘娘在飛騰的烈焰中昇天而去,希望由此帶走同治帝滿身的水痘,平安度過劫難。
第十二講 同治之死(3)
其次,祈求祖先神靈。
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壽皇殿——這裡從乾隆時期規定作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靈賜福,保佑兒子平安無事。
此後,同治帝不斷出現痘粒,並開始收漿結痂脫落,似乎一切正朝著慈禧期盼的方向發展。
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後,同治帝病情突然惡化,他開始出現毒瘡,而且毒瘡在腰部潰爛如洞,流膿不斷,疼痛不止,面頰腫硬,口噴臭氣。“溼毒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流膿水。……痘後餘毒溼盛”。之後,雖然“痘痂俱落,而腰間潰孔,左右臀部潰孔……”
至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脈已絕”,病逝於養心殿東暖閣。
少年皇帝還沒有來得及過他二十歲的生日就死去了,雖然朝廷對外宣稱是死於天花,但依然引起了朝野上下種種議論與猜測。
從一般常識上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雖然尚未找到醫治天花的有效辦法和藥物,但就是普通百姓,患天花一般也還不至於死亡,所以民間把天花稱作“天花之喜”,何況是堂堂天朝皇帝,身邊有的是高明的御醫,怎麼就那麼容易死了呢?就是在宮廷裡曾經貼身服侍過慈禧太后的女官德齡,也對同治死於天花的說法有所懷疑,她認為:“同治的身體一向十分健壯的,論到天花這一種病症也絕非就是絕症,只要醫治合法,調護適宜,要治好也是很有可能的,至多不過使同治那樣一個美少年變為麻臉而已。”
另外,從十月三十日發痘到十一月二十日,痘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痘結痂脫落。為什麼此後又突然流毒繼發,而且部位集中腰臀,潰爛流膿,繼發失眠多夢、遺精尿血等併發症狀,又並非是一般出水痘的症狀。於是,同治帝的死因引人聯想。
人們懷疑同治帝不是死於天花,而是死於梅毒!
梅毒是一種慢性接觸性性病。起源於美洲,十五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梅毒透過海員和士兵在歐亞兩洲迅速傳播,十六世紀以後傳入我國廣東嶺南一帶,後逐漸傳入內地,大多流行於社會底層,尤其是花街柳巷。因為患者面板上毒瘡紅腫潰爛,狀似楊梅,民間就名之為“楊梅瘡”,簡稱為梅毒。
人們懷疑同治帝死於梅毒並非毫無根據。
第一,人們認為他有感染梅毒的可能。
根據是同治帝在選皇后的時候,與慈禧發生了意見分歧。婚後,慈禧千方百計地離間帝后二人的關係,派太監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見,又強迫同治帝親近慧妃。同治帝雖有一妻四妾(慧妃之外還有瑜妃、瑨妃和珣妃),卻左右不是,不能自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