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魚肉瓜菜長大的,成熟得格外快,楊聶當然也就聽得出段子裡的意思,臉上立即紅了。鄭局長格外開心,對楊登科舉起杯子:“楊主任我敬你全家,不為你當了領導,只為你有這麼懂事的兒子。”幾位笑著喝了酒。
楊登科因為還要開車,喝到七成再不肯喝了,鄭局長他們也就見好就收,一齊吃了些飯,離了席。一家人要上車時,鄭局長過來握著楊登科的手說:“路上慢點兒開,明天我們幾位再上你家裡去。”楊登科不免又要犯疑了,說:“去我家裡幹什麼?過兩天我們就要打轉的。”鄭局長說:“你就不用管這麼多了,這是我們自己的事。”
上車出了縣城,楊登科心裡還在納悶,自己母親生日,他只在董志良面前說了一句,跟曾德平打招呼時只說有事回家,未提母親二字,鄭局長他們是從哪裡打聽到的?總不可能是董志良透露給他們的吧?楊登科多年沒陪母親過生日了,這次回家主要是盡點孝道,減輕些心裡的歉疚,不想竟驚動了鄭局長他們。
老家早已通了公路,近年又鋪了油,路面窄是窄了點,卻還算平坦,所以楊登科儘管開得很慢,三十公里的路程半個多小時就到了。下了車,就見家裡聚了不少人,正在殺雞宰羊,一派忙碌景象。跟父母見了面,才知原來他們接到楊登科要回家的電話後,喜出望外,立即忙著做些簡單的準備工作。這事不知怎麼被老村長知道了,他跟縣鄉領導過往得多,有些識見,主動過來對楊父說:“我們楊家村過去雖然出了些布衣秀才,但像登科這麼正兒八經的官,幾百年來卻還是第一個,這可是我們整個楊家村的光榮。所以登科要回來給母親祝壽,我們當然要舉全村之力,大操大辦一場,好好長一長我們楊家人的威風。”老村長說到做到,自己親自做這次喜事的總管,把村裡的精壯勞力都派到楊家,大張旗鼓操辦起來。
這其實是楊登科預料之中的。他生於斯長於斯,對家鄉的世道人心再清楚不過。他非常感激老村長,說:“老村長,您辛苦了。也不知怎麼感謝您老人家。”老村長說:“不用謝,明天你陪我多喝幾杯就是。”楊登科說:“那是應該的。”
晚上楊登科拿出兩萬元現金,讓聶小菊和楊聶一起幫忙,裝到兩百個紅包裡。父親不解,說:“明天你媽生日,眾人要給我家送禮,你們裝紅包乾什麼?”楊登科說:“我們是按照城裡人辦喜事的做法,散席時每位客人都要打發一個紅包。”母親說:“我聽說城裡給客人打發紅包,也就十元八元一個,哪有一百元一個的?”
楊登科只好掏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說:“爸媽都在這裡,我把話說白了吧。兒子離開鄉下二十多年,終於混了個小官,可我是吃家鄉的五穀雜糧長大的,平時也沒能力和機會報答父老鄉親們,心中不安啊。這次母親生日,大家要來祝賀,總得送上十元二十元的禮金吧?若在城裡特別是在機關裡,這點錢實在算不了什麼,可我們這樣的窮鄉僻壤,十元二十元並不是一個小數,收了鄉親們的錢,叫我怎麼過意得去?所以才特意做了準備,凡來賀喜的人,不論他送的禮是大是小,一律回一個百元錢的紅包,以表誠意。”
母親心疼這麼一大筆錢,嘀咕道:“鄉下辦酒想賺錢是沒有可能的,但也不能倒貼那麼多呀!”父親卻明白楊登科的意思,知道他是想在家鄉父老前面掙個面子,特別讚賞他的做法,說:“人活在世上,就是一張臉重要,登科這麼做,我們做父母的就更有臉面了,我舉雙手贊成。何況登科剛升了官,升了官還缺這一萬兩萬的?”
父親這話露是露了點,卻把什麼都道破了。
第二天日上三杆,客人陸陸續續進了楊家。在老村長的指揮下,司儀員吹鼓手嚴陣以待,幾處大灶煙正濃,二十多套桌凳已分別安置在左鄰右舍上房下屋。用老村長的話說,這叫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齊上。按照地方風俗,楊母已端坐於堂屋祖先牌位前,只等午時將至,鞭炮點燃,鼓樂聲起,受過跪拜之禮後,就可大開筵席了。
此時與楊家對望的山前忽冒出一串小車,沿著蜿蜒公路呼嘯著開過來,徐徐停在楊家屋前。鄉下公路通了多年了,平時跑的多是大車和農用拖拉機,只偶爾有一部兩部小車自此經過,這麼十餘部小車整整齊齊招搖而至,大家好像還是第一次見過,感到很是稀奇。客人們於是紛紛跑出屋子,上前來看熱鬧。連忙忙碌碌的勤雜人等也扔下手中活計,奔到了路旁。
楊登科正在屋裡幫身為總管的老村長登記客人送來的禮金,忽見大家都往外面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出了屋。見屋前長蛇陣般停了十多部小車,楊登科就明白是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