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雲英勇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向391高地之敵發起猛攻。敵人亂作一團,哇哇亂叫,志願軍僅用18分鐘就解決了戰鬥。戰後,師黨委決定組織工作組調查和整理邱少雲的事蹟材料。時任邱少雲所在團政治處組織股長的任善紀參加了這項工作。戰前,任股長帶工作組曾到邱少雲所在的9連1排3班蹲點,與他住在一起的正是邱少雲。在交談中,他了解到邱少雲是個貧農的兒子,1949年12月報名當了解放軍。在不久以後的剿匪戰鬥中,曾擊斃了十幾個土匪。他參加志願軍開赴前線途中,冒著敵機的轟炸,從燃燒的民房中救過一個朝鮮小姑娘,為此受過嘉獎。任善紀他們調查回來後,向守志和師裡的其他領導同志集體聽了工作組的彙報,向守志忍不住地流淚說道:“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戰士呀!”為了表彰邱少雲的崇高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意志,志願軍總部於1952年11月6日給他追記特等功,並於1953年2月1日追授他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中國共產黨志願軍總部委員會追認他為中###員,所在部隊追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1953年6月25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並將邱少雲的名字刻在391高地的石壁上,讓英雄的名字與英雄的山嶺共存不朽!
向守志採訪手記:替逝者答到
SMG電視新聞中心記者蘇菲
“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長征是無與倫比的奇蹟。”2006年夏天,我接到了“紀念紅軍長征70週年老紅軍系列訪談”的採訪任務。對於出生成長於80年代的我來說,“紅軍”、“長征”這樣的字眼真的是一些故事與奇蹟,是停留在歷史課本里的空泛概念,是徘徊在電影紀錄片裡的宏大敘事。70年前的那段艱苦卓絕的征途毫無疑問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但它到底是怎麼進行的,紅軍戰士到底依靠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完成二萬五千裡的遙遙征程,這次採訪給了我一個與長征親歷者面對面的機會。前後長達三個多月的採訪過程,其實也是我自己關於長征精神的尋找之旅。4月的一天,我們在南京一個綠樹成蔭的院落裡見到了前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將軍。他年僅17歲時就帶領著四川宣漢縣的一百多名游擊隊員參加了工農紅軍,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曾三次過雪山草地。在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向守志功勳卓著。向老今年雖然已經90歲高齡,但仍然精神矍鑠、聲音洪亮,長征途中的很多細節都記得一清二楚。敵人的圍追堵截、惡劣的自然條件、飢餓、寒冷、疲勞、傷病,都是擺在紅軍面前的道道難關。尤其是在雪山草地,很多戰士倒在路邊,再也沒有醒來。眼睜睜地看著同生共死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倖存的紅軍戰士十分痛心。70年後的今天,向守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唏噓不已。這些悲壯的歷史我們都已耳熟能詳,但是向老講述的一個細節讓我深深地為之感動。那是當時紅軍的一個不成文的習慣:每當有戰士犧牲,他們都只能就地草草掩埋遺體,但是行軍途中每一次部隊點名,班長都還是會大聲點出已經犧牲的戰士的名字,而剩下的戰士們也會大聲替這些已經離開人世的戰友答到。他們透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尊敬和紀念。而活著的人,也能從這樣的儀式中汲取力量和勇氣,繼續前行。向老說,當時的紅軍戰士把犧牲叫作“光榮”。面對長征路上如影隨形無處不在的死亡威脅,他們時刻準備著“光榮”。但他們一直都會記著曾經並肩戰鬥的戰友,揹負逝者未竟的志願投入新的戰鬥。我想,也許這就是長征精神,堅定的信念,執著的勇氣,無畏的精神,勝利的決心。在那個條件極端惡劣的年代,鼓舞著紅軍的隊伍走出困境,鼓舞著中國人擺脫疲敝,走向復興。因此,我們今天重訪健在的老紅軍,不僅僅是搶救即將消失的民族記憶,更是重溫這種引領民族命運的偉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在長征70年後的今天,響亮地替逝者答到!
百裡挑一進入紅軍電臺
1918年,彭富九出生在江西永新縣一個貧農家庭。6歲那年,在親戚資助下,彭富九讀了幾年書。就是這幾年私塾,改變了彭富九今後的命運。10歲,彭富九參加兒童團,不久就擔任區兒童團團長,到了13歲,也就是1931年,彭富九已經成了永新縣兒童局書記。也就在這年,彭富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胡耀邦是團省委書記,彭富九記得,經常要和胡耀邦打交道,在他眼裡,胡耀邦是個敢說敢幹性格外向,寫文章很漂亮的人。彭富九小小電臺屢建戰功第二年,湘贛省軍區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開學。早在1929年、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