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煩省。以《神農
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種。精粗皆取
,無復遺落,分別科條,區畛物類,兼注銘時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並此序錄,合
為三卷。雖未足追踵前良,蓋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爾。
本草經卷上(序藥性之本源,詮病名之形診,題記品錄,詳覽施用。)
本草經卷中(玉石、草、木三品。)
本草經卷下(蟲獸、果菜、米食三品,有名未用三品。)
上三卷,其中、下二卷,藥合七百三十種,各別有目錄,並朱、墨雜書並子注,大書分
為七
〔謹案〕《漢書·藝文志》,有黃帝內外經,班固論雲∶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原疾病
之
深淺。乃班固論經方之語,而無本草之名。惟梁《七錄》,有《神農本草》三卷,陶據此以
《別錄》加之為七卷,序雲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豈使草木同
品
,蟲獸共條,披覽既難,圖繪非易。今以序為一卷,例為一卷,玉石三品為三卷,草三品為
六卷,木三品為三卷,禽獸為一卷,蟲魚為一卷,果為一卷,菜為一卷,米穀為一卷,有名
未
用為一卷,合二十卷。其十八卷中,藥合八百五十種,三百六十一種《本經》,一百八十一
種《別錄》,一百一十五種新附,一百九十三種有名未用。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
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療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
疾者,本下經。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三十
名也。
本說如此。今案上品藥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勢力和濃,不為倉卒之效,然而歲月常服,
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
亦兼申。天道仁育,故云應天。獨用百廿種者,當謂寅、卯、辰、巳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
中品藥性,療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於服之者,祛患當速,而延齡為緩。人懷性
情,故云應人。一百二十種
者,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熟成時也。
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恆服,疾愈即止。地體收殺,故云應
地。獨用一百廿五種者,當
謂戍、亥、子、醜之月,兼以閏之,盈數加之,法萬物枯藏時也。今
自隨人患苦,參而共行。但
君臣配隸,應依後所說,若單服之者,所不論耳。
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
使也。
本說如此。案今用藥,猶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則勢力不周故也。而檢
仙經
俗道諸方,亦不必皆爾。大抵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佐;
猶
依本性所主,而兼復斟酌,詳用此者,益當為善。又恐上品君中,復各有貴賤,譬如列國諸
侯
,雖並得稱君制,而猶歸宗周;臣佐之中,亦當如此。所以門冬、遠志,別有君臣;甘草國
老,大黃將軍,明其優劣,不皆同秩。自非農岐之徒,孰敢詮正,正應領略輕重,為其分劑
也。
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葉華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
相畏
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當視之,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
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
本說如此。案其主療雖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今檢舊方用藥,亦有相惡、相反者,
服
之不乃為忤。或能復有制持之者,猶如寇、賈輔漢,程、周佐吳,大體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