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樂二年十一庚戌,孟清和再得天子厚賞。
同日,定國公以巡視邊塞的名義到訪大寧,同興寧伯就戍衛和屯田等多項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討論。隔日,定國公出發繼續向北,興寧伯再次告假。
大寧都指揮使司上下深感興寧伯為國之心,徹夜--操--勞,實乃吾輩楷模。
面對屬下敬仰的目光,孟十二郎的心情很是難以形容。
該不該解釋?
考慮半晌,最終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還是繼續誤會下去吧。
十一月丙辰,鄭和船隊送回訊息,鄭和以明使的身份見到了日本將軍源道義,宣讀了天子的詔令。
源道義跪接詔書,並已下令緝拿倭寇,保證嚴查邊民入寇大明一事,還表示,他本人十分敬仰大明,將派遣使臣到大明朝貢。
信使到京時,日本的使臣團隊已經在前來大明的路上。除了供上的方物,隊伍中還有二十多名倭寇,將押送到南京,交由大明處置。
得知訊息,朱棣很高興,令禮部賜源道義金印,寶鈔,彩幣,以示獎賞。
好事似乎是一樁連著一樁。
十一月丁巳,翰林學士解縉等四十七人,獻上奉皇命修撰的書籍初稿。永樂帝大喜,賜書名為《文獻大成》,重賞了參與修書的解縉等人,並賜宴於禮部,對解縉等大加表揚。
負責監督工作的道衍和尚對這部初稿很不看好,提醒過解縉,無奈解縉不聽,還是將書獻了上去。
道衍無法,只能在賜宴之後覲見了永樂帝,甭管怎麼說,監督的責任他是盡到了,那幫清貴的翰林不聽話,真不是他的問題。
果然,道衍的預料沒有錯。
在大致翻閱過這部《文獻大成》的內容之後,永樂帝臉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