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散,騎兵衝鋒!”
號令以鼓聲和令旗傳達,三排火銃手迅速向兩側散開,散開時沒有轉身,而是橫託火銃,目視前方,依序後退,此舉又讓觀看的朱能等人眼前一亮。
不過瞬息,火銃手已讓開道路,五十名身著皮甲的騎兵,列成錐形,轟然發起了衝鋒。
大寧騎兵以兀良哈及邊軍精銳為主,待遇極優。自永樂三年,歸附的草原部落和野人女真接連成為兵源,競爭更加激烈。
參與火器隊演練的五十名騎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衝鋒在前的百戶斜舉長刀,兩側騎士雙腿-夾—緊-馬腹,雙臂舉起短火銃,兩聲銃響,無數細小的鐵丸如天女散花一般,飛向了前方的目標。
“此為何銃,竟不是以火繩引發?”
未見有火繩燃起,朱棣大驚,朱能張輔等人也沒好到哪裡去。
即便是漢王進獻的鳥銃,也要拖條火繩,大寧騎兵使用的這種短銃竟不需點火?
孟清和知道永樂帝和成國公等武將定會產生疑問,也考慮過是否要將短銃拿出來,最後,還是決定讓士兵在操演中使用。
大寧雜造局的猛人們提出了燧發槍的理論,也著手實踐。即便有各種條件限制,依舊把燧發槍給弄了出來。
原理說出來並不難,用燧石代替火繩,以扣動扳機壓動彈簧,帶動擊錘擊打燧石,透過急速-摩-擦-燃-起的火星點-燃-火-藥。
看似簡單的原理,製作起來卻是問題重重
造出的燧發鳥銃,單兵根本無法使用,太重。經工匠們改進,這種半臂長的短銃便應運而生。
重量的問題解決了,有效射程和精準度卻比鳥銃差了一大截,基本同沒有改進的燒火棍有一比。
親自參與試驗的孟清和切身體會到了發明創造的困難,對永不放棄的大明工匠們佩服不已,敬意油然而生。
研發陷入僵局,是一名熟手的徒弟提出,一枚鐵丸打不準,換成多枚是否可行。
工匠們豁然開朗,火炮中有子母彈,不能直接-套-用,卻給了眾人靈感。
成品拿出,孟清和拿起槍-身-加-粗,槍-口-略呈-喇-叭-狀的火銃,笑容都是僵的。
變種散彈槍?
大明的工匠竟兇猛至斯,誰敢再胡扯華夏人沒有創造力,都該像他一樣穿-越幾百年,親眼見證一下歷史!
明朝火器,除自主創新,也擅納外界之長,經過改進,始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一直延用了幾百年的鳥銃不必提,萬曆年間出現了可連發的迅雷銃,崇禎年間更有了關於燧發槍的記載。
華夏民族從不缺少優秀人才,只要給以合適的土壤,開出的絢爛花朵,足以令世界側目。
只可惜,文明的發展終究被野蠻截斷,留給後世的,只有面對史料時的無盡嘆息與遺憾。
大寧製造的短銃,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可以在馬上使用,散射的鐵丸威力巨大,近距離可以擊穿三指寬的木板。但射程終究有限,且馬上不能填裝彈藥,一發過後,照舊是半截燒火棍。
饒是如此,永樂帝和成國公等人受到的震撼仍無以言表。
以至於騎兵衝鋒,砍倒全部草人木樁,觀看操演的眾人竟沒有一點反應。
叫好鼓掌通通沒有,只有沉默,無盡的沉默。
騎兵們不免鬱悶,難不成,是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擦一把臉上的黑灰,孟清和暗道,火器再好,火藥質量卻不太過關,其他不說,濃煙著實嗆人。是不是該給白公公提點意見?
不過,製造火藥好像不歸北京兵仗局管,南京兵仗局的總領太監,他不熟。
朱高熾和朱高燧也隨朱棣來到了郊外。
朱高熾瞪圓了眼睛,同老爹一樣震驚。朱高燧早見識過大寧火器的威力,對大寧雜造局研發的火器略知一二,勉強能保持鎮定。看到孟清和呈上的短銃,卻是手心-發-癢,很想親自用用看。
可惜被護衛攔住了。
不只是他,觀看操演的眾人,都只能拿著空槍過癮,實際來一發?堅決不行!
孟清和不敢百分之百保證不出意外,萬一突然掉鏈子炸膛,傷到哪一個都沒法交代。
“陛下,此銃尚在改進中。佛郎機炮和鳥銃圖紙,都為一夷人所獻,此人現在大寧,從大寧雜造局大使做事。”
“夷人?”
“是。”孟清和不說,永樂帝也會知道迪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