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稱臣,朝廷對韃靼偶爾還會放鬆一下政策。換成瓦剌,不好意思,禁止邊貿。
馬哈木和鬼力赤只能眼饞邊民和兀良哈的富裕,做夢都想搶一把,卻每每在邊軍的炮口和長槍之下打了退堂鼓。得知明朝要遣船隊下西洋,還許歸附部落摻一腳,兩人更是抓心撓肝。鬼力赤還能上疏爭取一下,馬哈木就只能乾瞪眼。
隨著越來越多的草原部落嚮明朝邊境移動,請求內附,韃靼瓦剌同大明的實力差距會越來越大。不想出點好辦法,兩人成為“光桿司令”也不是不可能。
永樂三年六月,甘肅,寧夏,宣府,大寧和北京等地陸續派隊伍進京。隊伍中攜帶著各種貨物,只等上船,運到西洋大賺一筆。
大寧的隊伍有些特殊,攜帶的貨物遠比其他隊伍少,卻派遣了重兵護衛看守。其中兩輛馬車始終蒙著油布,邊軍日夜不離,沒人能猜出車上裝的是什麼。
七月初,各地隨船的人員貨物陸續抵達京師,其中有不少自備海船,希望能一同出航的商人。
對此,朝廷頗有爭議,反對者佔多數。在收到漢王和趙王的上表之後,永樂帝卻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對的聲音很快被壓了下去。。
未及,朝廷下了詔令,跟隨船隊出海可以,獲取的利潤必須向朝廷繳納五成。若能帶回優質糧種,可酌情減少。發現無主之地,還可得到獎勵。
詔令下達,商人們立刻舉雙手同意,大呼天子聖明。
能光明正大的出海,有大規模的艦隊護航,不用擔心被舟師盤查或被海盜騷擾,別說五成,便是六成七成都可以。
交錢,沒問題!
尋找糧種,一樣沒問題!
尋覓無主之地,更是沒問題!
這樣的事,由朝廷船隊來做,還要考慮一下影響,讓商人出頭,全無壓力。
在利益的趨勢下,自然有人願意效力。
朝廷鬆開了口子,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隊規模不斷增大,官船和民船加起來超過了三百五十艘,人員足足超過了三萬。
出航的目的也從宣揚國威震撫四夷,變成了發展友誼,開拓海外貿易,尋找新航路,佔領無主之地。
起航之前,作為船隊的正使,鄭和還有最關鍵的事情要做。
到太醫院求藥。
為分擔壓力,同樣飽受暈船困擾的王景弘被鄭和拉著,一同站在了太醫院前。
往日裡威風八面的首領太監,看到邁著方步,笑容滿面的趙院判,齊刷刷的打個哆嗦。
互相一眼,同時握拳,為了完成使命,為了活著出去活著回來,咱家拼了!
這是何等精神?
大無畏的精神!
懷揣著偉大的抱負,大明的航海家們抬頭挺胸,,毅然決然的走進了太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