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歸入文明人的行列。
之前,趙通譯對歐羅巴尚有幾分興趣,經迪亞士解說之後,所有的興趣頓時灰飛煙滅。
他這輩子都不想見識到如此的異域風情!
只可惜,想歸想,當被“大公無私”的孟伯爺丟上遠航的海船時,趙通譯唯一能做的,也只是趴在船舷上,遙望著遠去的陸地,將淚水灑進海中。
抗-議?根本沒用。
憤怒的咆哮?有定國公在,趙通譯還不想找死。
永樂三年五月,錦衣衛帶著一封秘奏,從大寧飛馳南京。
不久,永樂帝不經內閣,直接下達中旨,許大寧製造火炮。
北京兵仗局總領太監白彥回接到天子密令,親點十數名工匠,星夜前往大寧,進駐大寧雜造局,同定國公一同督造新式火炮。
大寧雜造局大使和副使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被召集的工匠熟手更是絲毫不敢懈怠。
興寧伯明言,天子對新式火炮十分重視,誰敢在這個時候出問題,一家老小乃至於全族都要吃掛落。
因邊軍急需大量火雷,北京軍器局正忙得不可開交,暫時無暇同兵仗局一爭高下,只等火炮造出來再說。
與此同時,朱高煦借巡邊之機造訪大寧,目的只有一個,要刀。
大寧造出的長刀極其鋒利,對戰中,甚至能砍斷韃子手裡的彎刀。
來大寧之前,朱高煦回了一趟宣府,和朱高燧商量一番,先後給在南京的老爹寫了兩封聲情並茂的書信。朱棣的回信很快,朱高煦得了準信,立刻帶人來了大寧。
有了老爹批准,言官想參他也找不著罪名。
離開駐地,老爹準的。
敲-詐……不對,請興寧伯幫忙,也是老爹準的。
看著一身英武,行為卻著實無賴的漢王,孟清和咬牙,再咬牙,最終也沒能把人攆出去。
“殿下,五百把長刀委實太多,最多隻能一百。”
“不能通融一下?”
“不是臣不通融,的確是辦不到。”孟清和搖搖頭,“殿下也看到了,大寧雜造局目前是什麼情形。大都忙著製造火炮,只有倭人工坊裡還在鑄造,一百把,已經是極限了。”
朱高煦皺眉,人手不足?大寧雜造局裡本該只有這點工匠吧?
孟清和嘆息,掰著手指計算,“雜造局裡的工匠,殿下和趙王殿下分別要走一批,陛下又下旨調出部分充北京兵仗局。前些日子,北京軍器局也要人,連師傅帶徒弟,不下二十餘。”
朱高煦摸摸鼻子,不出聲了。
孟清和繼續訴苦,“大寧本就軍戶多,民戶少,匠戶也少。其他衛所,旬日還有補員,大寧卻是隻出不進。尤其是匠戶,臣到大寧時,有不下三百戶,熟手亦有不少,如今,怕是連一百戶都不到。”
“這個……”
朱高煦被噎住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天家無情不假,可自相識以來,孟清和幫了他多少,朱高煦都記得。換成旁人,他早怒了,但是孟清和,他卻不能這麼做。
近日裡,韃靼和瓦剌時有異動,西北之地頻有火起。巡邊之時,多次遇到小股的韃子騎兵,憑藉在大寧的長刀,朱高煦砍殺了兩名韃子百戶,一名千戶,都是一刀斬斷對方的彎刀,趁著韃子震驚,一鼓作氣,以少勝多。
兩軍對戰,實力相當,手中的兵器優劣對戰鬥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如此,才讓他起了到大寧要裝備的心思。
不想,孟清和一番訴苦,準備好的話再難出口,耳根也有點發燒。
朱高煦臉紅了,孟清和也閉上了嘴,見好就收。
朱高煦要刀的目的是為武裝邊軍,戍衛邊境。五百把刀,他可以拿出來,但給了朱高煦,朱高燧要不要給?
遼東的劉真孟善,寧夏的何福,甘肅的宋晟,山西的晉王,河南的周王,凡是之前有遞過話的,給不給?
給了,天子那裡怎麼說?
不給,一下全得罪了。
給漢王五百,其他人連五把都沒有?就算朱高煦真金白銀換過來,孟清和也不能這麼幹。
唯一不得罪人的辦法,就是把刀交給天子,由朝廷分配。永樂帝愛給誰就給誰,沒人敢因為一把刀找皇帝的麻煩。當然,魏國公和武陽侯例外。但徐輝祖和徐增壽畢竟是朱棣的舅子,其他人想要效仿,沒這個資本。
可那樣一來,制刀的工匠八成又保不住。
怎麼想,自己都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