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育人了?
眼前這幾位熱血衝頭的,去貴州恐怕都沒份,到安南住幾年倒有極大可能。搞不好,命都要丟在那裡。
書吏微微眯眼,王給諫初來乍到,哪來這麼大的底氣和本事,煽-動眾人同他一起上疏?
這事背後一定有問題。而且,話裡話外的“小人”“奸佞”,只要聽過京城傳言的人都能猜出,被他抨擊痛斥的是哪位。
書吏儘量放輕腳步,悄無聲息的退出值房,走到廊簷下,揮手召來另一個剛進禮科不久的小吏,道:“有事吩咐你,且附耳過來。”
小吏不敢輕慢,認真記下書吏說的每個字,慎重點頭,“您放心,小的一定把話帶到。”
“這件事辦成,就跟著我做事吧。”
“是!”小吏大喜,別看上頭的言官老爺們威風八面,頂著天子不殺言官的金鐘罩各種蹦躂,各種找揍,六科之中,真正盤根錯節不容小覷的,卻是這些經年的書吏。
讓他遞訊息這位,雖然入職不到三載,卻因童生出身頗受賞識。即使受身份所限,不能再向前一步,未來的前途也會相當光明。
如果不是他額角有傷疤,破了相,退了親,另娶寡婦為妻,科舉封官應也不是難事。
小吏咂咂嘴,想不明白,這位何時同興寧伯搭上了關係,怎麼偏偏要給興寧伯傳話,還不許自己道出身份。
越想越不解,乾脆將諸多念頭拋在腦後,先把事情辦好再說。
此時,孟清和仍賴在應天府衙,不管府尹好說歹說,嘴皮子都磨破了,硬是不肯離開.
如果不是情況不允許,應天府尹當真很想下令衙役,把伯爺架起來,直接丟出去。
案子都結了,死賴著不走是想幹嘛?
天子早已下達旨意,詔令上寫得清清楚楚,內容就貼在城門前,金口玉言,號召全民少讀佛經,多讀大誥。
更下令,民為國本,服田力稼軒,尊祭祖宗,奉養父母才會正道。
寺廟坐食於民,何補國家。嚴禁僧會司度民為僧,年滿四十主動披剃男子,嚴核其家。
獨丁者,有高堂父母需奉養者,妻子無助,幼子嗷嗷待哺者,均不給度牒,並罰勞役。若有男丁私下披剃,騙取度牒,旁人可告發,家人可抓回。涉事者一概問罪。
還有傳言,錦衣衛奉中旨查天下寺廟,有犯罪,私逃徭役軍役,欠有債務的僧人,不管出家幾年,一律詳查。
查證屬實,不抓人也不動刑,只將實情寫成大字報,張貼在城門和寺廟院牆外,請衛軍和民戶看守。
此等處置方式,堪稱奇特。
如果百姓不識字,還有小吏在一旁大聲宣講。
不到半個月,各處被張貼的大字報的寺廟均苦不堪言。往日裡鼎盛的香火消失不見,山門前一片寥落。
“出家人萬事皆空?”賴在應天府衙不走的孟十二郎撇撇嘴,推開窗子,將裝著字條的竹筒向外一丟,絲毫不擔心會扔錯了地方。
並非他一心和和尚過不去,道衍就是個和尚,還俗了也照樣唸經,他還不想欺師滅祖。
但和尚也分真和尚同假和尚。
真心悟道苦修,該得世人尊敬。
以寺廟為名霸佔土地,斂財而不交稅,人前阿彌陀佛人後酒肉穿腸,唸的是哪門子經?
再者,殺人放火,逃稅漏稅,欠債不還,爹孃和老婆孩子扔在一旁,剃個光頭就萬事大吉?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京城之內,就有兩所寺廟擁田無數,香火供奉不息,卻一粒糧食都不交。錦衣衛上門勘錄,僧人們還振振有詞,甚至抬出了高皇帝組訓。
朱元璋做過和尚,天下皆知。
朱棣眼眶子發青,也沒太好的辦法。他能下詔,讓軍民多讀大誥,卻不能拿這些和尚怎麼樣。
這種情況之下,“反省”中的興寧伯積極發揚了為天子解憂的精神。
錦衣衛,動起來!
大字報,貼起來!
不打人,不罵人,錦衣衛講究的是以理服人。
不吵架,不動手,照樣讓某些披著僧衣卻內裡腐朽之人自嘗苦果。
普度眾生?先普度了自己再說吧。
滅佛?
孟十二郎連連搖頭,這個帽子扣得太大了,他沒那麼大腦袋。
他只是擺事實講道理,世人如何選擇,不關他的事。
“動手的是錦衣衛,同本官何干?”
孟伯爺大義凜然,想送神沒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