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室中,只有趙王妃能擔得起朱瞻壑這聲稱呼。
出席太子妃冊封典禮,位在趙王妃之前?可以相見,現場大多數都是命婦……捂著腦袋,孟伯爺頭疼,牙更疼。
朱瞻壑咬著饅頭,看著苦惱中的孟少保,滿是不解。
國公爺繼續喝酒,唇角一抹笑紋,似有若無。
黃少監低頭,萬分認真的研究地面,他沒聽見,什麼都沒聽見。
宮宴之後,孟清和想過多種辦法,到底沒能如願躲開。
好在徐皇后沒有為難,許他露一面,走個過場即可。不過,在太子妃冊封典禮之後,孟伯爺的大名還是在京中掀起一陣波瀾。
各種傳言紛紛出爐,是錦衣衛和東廠聯手,才將可能引起朝議的傳聞壓制下去。
據聞,某幾位給事中已寫好奏疏,只等有人起頭。
還據聞,被彈劾的不只是興寧伯。
更據聞,這背後有藩王勢力作祟。
翻過東廠送來的條子,楊鐸冷笑一聲,“回去給白廠公帶個話,東廠的番子能幹,到底粗糙些,這事,本官收尾。”
“是,咱家這就回去稟報廠公。”
宦官轉身離開,楊鐸靠向椅背,微合雙眸。
許久,手探入懷中,取出一隻荷包。拉開繫繩,一隻木哨滾入掌心。細細摩挲,臉上的笑容終究增添幾許暖意。
看來,還是下手不夠狠,才讓魑魅小人少了顧忌。
今日之後,錦衣衛的兇名,定會深深烙入百官腦海,終生無法抹去。
永樂十年九月,冊立皇太子大典剛過,天子下詔正式遷都。
“朕行北,皇天子留南京。”
“天子為國守門,自朕始,朱氏子孫世代當奉!”
聖旨頒下,朱高煦傻眼。聖駕行北,他留南京?
親爹?是親爹沒錯吧?
朱棣瞪眼,怎麼著,你小子不滿?
朱高煦硬著頭皮表示,他在宣府的田還沒收,不能留在南京,要不然,父皇留下,他北上?比起南京這群文武,明顯北京行部更合他的脾性。
“父皇,北方邊塞之地,夏季暴雨,冬季酷寒,著實艱苦。江南膏腴脂肥,不若兒臣行北……”
話沒說完,鞭子破風而至。
朱高煦不敢再說,撒丫子就跑。
“讓你留在南京,休要給朕多言!”
啪!“
“父皇……”
“敢再多言,是想抗旨?!”
啪!
“你小子再跑?!”
朱高煦不跑了,蹭蹭幾下爬上柱子,抱著不下來。
“下來!”
朱高煦搖頭,淚崩。
好歹也是有兒子的人,這麼被老爹收拾……新晉皇太子很是憂傷。看來,無論地位如何變化,在老爹跟前,待遇都是一樣。
以老爹揍人的勁頭,再做二三十年龍椅沒問題,幹嘛不讓他回宣府?
暖閣外,朱高燧收回腳,退後兩大步。本打算請示父皇,何時再下西洋,現下的確不是好時機。
斟酌片刻,趙王殿下決定回府搬兩箱寶石,到坤寧宮問安。
其他,再議。
文華殿內,孟清和正給朱瞻壑講解新海圖。夏尚書旁聽,不時做著筆記。態度無比認真。
孟清和不只一次想攆人,卻總找不到合適機會。據悉,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都有向他“討教”之意。簡言之,請走一尊夏元吉,還有兩尊天官隨時準備上崗。
孟伯爺默默垂淚,面前滿布荊棘,迎難而上,必將面臨無數挑戰,各個都是三品以上水準。
仰天長嘆,不過是授課,怎麼就這麼難?
永樂十年十月,御駕北行。
十一月,天子下詔,正式定都北京。
永樂十一年元月,天子於北京祭祀先農,佈告天下,番糧耐寒高產,令各省府擇地試種,種子由皇莊和勳貴莊田供給。
同年二月,趙王妃誕下朱高燧長子。
同年三月,平王朱高熾身體漸好,請旨於府中建館,修撰春秋典籍,各家學說,天子從之。
永樂十一年四月,趙王朱高燧奉旨再下西洋。平王世子朱瞻基請旨隨行,天子未準。只道,年過弱冠,嫻熟弓馬,方可出航。
從此以後,平王世子丟開書本,勤練武藝,懷揣著對大海的無限嚮往,一頓能吃五碗飯。並對人言:“孤最大的願望,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