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錯估了建文帝和各地藩王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也沒預料到,在他眼中是國之棟樑,負鼎之臣的燕王朱棣,並不打算繼續為侄子打工。而年紀不大的孫子也不是善茬,收拾起叔叔來一點也不手軟。所謂以德服人和以理服人,都被扔到牆角種蘑菇去了。
如果他料到了……世上的事,本就沒有如果。
大人物之間的博弈,同此時的孟清和扯不上丁點關係,唯一受到影響的,大概就是沈副千戶應下的恩賞要拖一段時日。
對這一點,孟總旗表示理解,手下的兄弟也沒提出異議。
非常時期,沒辦法的事情。如今衛所上下都在忙,隱隱之中似有暗潮湧動。孟清和有自知之明,他現在還是隻小蝦米,明哲保身才最為重要。
前幾日,洪武帝遺詔也頒行天下。
遺詔中寫明,各地藩王留守,不得到京城祭奠。
燕王是在去京城奔喪的路上接到的詔令,同行的還有北平府各地官署派出的官員。想起自己老爹去世,這些下級都能去致祭,自己這個做兒子卻不行,心中難免不是滋味。
有同樣感想的不只是燕王,也包括分封到其他各地的藩王,礙於洪武帝定下的詔令,倒也沒哪個藩王敢在此時公開抗-議。
燕王在路上折返,心裡有火氣發不出來,燕王府中的道衍和尚再次看到了時機,幾乎是一天三遍的開始對燕王進行疲勞轟炸。
王爺,如您這般雄主英才,應該全身心的投入到-造-反這一偉大事業中來!
王爺,造-反是有理想有道德有報復的人才能做到的偉大事業!
王爺,皇帝輪流坐,今天到您家啊!
平日裡,道衍和尚幾乎見天的把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掛在嘴邊,燕王的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了,說一點心思沒有,平白清正是假的,但他需要考慮的事情遠比道衍和尚多得多。
造反成功,坐上皇位,擁得天下,大善。
造反失敗,一無所有,去見老爹,大大的不善。
反還是不反?這是個問題。
就在燕王舉棋不定,還拿不定主意時,建文帝朱允炆已經準備幫他做出決定了。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剛登基一個月,周王次子突然密報周王向朝廷圖謀不軌,建文帝立刻下令曹國公李景隆率兵奔赴周王封地,二話不說把周王抓了起來。
很快,周王就因“罪名確鑿”被貶為庶人,流放雲南勞動改造去了。
不得不承認,建文帝的確洪武帝的親孫子,當初流放沈萬三,洪武帝選擇的也是雲南。
風水寶地啊。
收拾了周王之後,建文帝沒再急著動手,或許也是想看看叔叔們反應。
周王是燕王的親兄弟,同父同母,無論怎麼看,建文帝此舉都和捅了馬蜂窩無異。
這是殺雞給看呢?
這下子,就算燕王還有猶豫,也不得不認真考慮道衍所鼓吹的--造--反-理論了。
進入八月,距離秋收越來越近,北疆諸衛開始進入全面的戒備。
洪武帝駕崩,新皇登基的訊息已經傳到了草原,今年的打草谷,這些鄰居是來還是不來?
怎麼想,都是前一種的可能性更大些。
不只來,怕是人頭不會少。
孟清和仍奉命戍守城北十里處的瞭望墩臺。
地堡已經建好,鄭千戶親自來看過,對整個工程大表讚賞。衛指揮使徐忠的奏疏已經送出,在送往京城之前,先送到了北平府,放到了有司的案頭。
孟清和同前郎中大人商量過,用野物換糧食的交易可以暫停了。秋後就要麥收,換來的糧食也足夠支應弟兄們這段時間的生活,還有沈副千戶發下的布匹,鹽巴,不需要繼續冒險。
手下多了不少新面孔,及時收手,小心些才是上策。
而且……
孟清和直起身,站在山頂,眺望遠處,洪武帝大行了,建文帝登基了,他應該認真計劃一下,接下來該乾點什麼了。
小蝦米也有小蝦米的優勢,不是嗎?
遠處捲起一片煙塵,一支騎兵正飛馳而來,瞭望墩臺的邊軍立刻提高了警覺。
騎兵徑直朝墩臺而來,待到兩百步左右,騎士們一勒馬韁,駿馬揚起前蹄,踏起一片塵土。
看清騎兵身上的袢襖和熟悉的長刀,墩臺守軍才鬆了口氣,一人爬上地堡二層,示意堡頂上的人不必點燃狼煙,是自己人。
見墩臺守軍不再戒備,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