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浩的前來,不是因為靜安寺的環境優美;也不完全是對佛學的嚮往,他是前來釋疑的。
靜安寺的大師和王浩的身世竟然有幾許相似。也是從小喪父。只不過大師是父母雙親具亡孤苦無依,才無奈被佛家收留,做了弟子。而王浩生母依在,確不能相安同處,由爺爺撫養成人。
落髮靜安寺後,授予法號‘輔佑’。曾一度被人爭議。因佛家視金錢於身外物,可有可無,可多可少。‘輔佑’與‘富有’諧音。所以在市井民間曾傳為笑料。
還好輔佑聰明好學,乖巧伶俐,十幾歲便飽讀經書,學識異人。人們才發現這個‘輔佑’是指的學習方面,而不能與錢財裡的‘富有’掛鉤。
王浩的學識也是相當出眾的,當然他學的不是佛學。剛到山門,便看見氣派的三個隸書大字‘靜安寺’。步入山門,就見一年輕佛童,垂首施禮:
“貴賓來訪,納寺蓬蓽生輝,小僧奉方丈口喻,在此迎候多時,請隨我來。”
王浩與許文靜都感到十分詫異。面面相覷,也不說話,隨著引路僧人,來到大殿後廂房外。就聽廂房內傳出渾厚而令人心神俱安的誦經聲。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聽得多時,就見廂門大開,走出一位法師。連忙拱手施禮。王浩就意識到一種由內而外,悲天憫人的氣質。使人一眼望去,頓時感覺寶相威嚴。端莊不凡。低眉、微閉眼、嘴微翹。感到一陣共識。
“老衲日做功課,不可耽誤,望施主海涵。是否可以廂內一敘。”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