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笑過來招呼這位需要大於興致的顧客。恐怕後者也未必會有時間和心情,來消受前者為他提供的超乎需要的服務吧。當然,沒有意思請求“大碗茶”屈尊恢復寒酸的本色;只是想說,在向雍容華貴邁進的同時,仍能保持一點點親民便民的風貌,也不枉用了那個動聽的招牌。否則,像魯迅在另一種情況下所說,“雅是雅了,但多數人看不懂,不要看,還覺得自己不配看了。”何況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雪中送炭”在道義上永遠要高於“錦上添花”呢。
然而,最近又聽說,“大碗茶”果然越來越雅,雅到覺得這塊招牌的塵土味太濃,以致不得不改換一下,便改成了“老舍茶館”。老舍先生是人人懷念的,用他的名諱做招牌,致力於建立一種茶館文化,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此我想到,中國地道的茶館除了讓顧客品品茶,聽聽書,享享清福外,偶爾還有一種排憂解難的社會功能,是洋式酒吧、咖啡廳以及有古裝仕女迎送的摩登茶座所不可比擬的。例如,從前在四川,發生了什麼民事糾紛,一般先不忙於到法院裡去告狀,倒往往是張羅進茶館請一些社會賢達評評理,此謂之“吃講茶”。如果某方講輸了,他會很大方地吆喝一聲:“麼師(即跑堂夥計),茶錢我付了!”全部的茶錢由他付了,糾紛可以說解決了一半。舊社會的茶館(當然不是茶館本身)也許作惡多端,老舍先生在《茶館》裡就寫到過,但那種由人民群眾自己評斷是非曲直的遺風,在人民內部矛盾日新月異的今天,我以為無論如何還是值得繼承的。可這些都是題外話,和“大碗茶”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見證了一兩代人的辛酸,我所熟悉、所留戀、所佩服的大碗茶終於沒有了。且將這個“門外漢”的門外茶談抄出來,寄給詩人袁鷹兄,讓他聊備一格,編進他鼓吹廣義茶文化的《清風集》裡,儘管明知像當年大碗茶一樣寡淡寡淡,沒有半點瓜片、龍井、鐵觀音的味道。
1989年10月5日 北京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洛夫:初試美人舌
時光恰好是暮春三月,地點是一家號稱“白雲茶館”的茶肆。該店位於距烏來僅一公里的途中,前有茂林修竹,背臨清流潺潺的南勢溪,風景不惡。我們應邀來此品茗小敘,在青山綠水之間,初試新茶,其興味並不輸於古人的蘭亭修禊,不同的是王羲之他們一邊飲酒,一邊吟詩,而我們只是純吃茶。
白雲茶館不僅出售茶葉茶具,而且兼營客棧與茶座,以供去烏來遊覽之路人打尖,或飲茶小憩。我們這次茶敘設在二樓,拾級而上,只見面積頗為寬敞的樓房,除了中間置有幾張圍成方形的桌子外,別無其他擺設,好像一幅留白過多的畫,不免有點空曠之感;幸好窗外的青山,樓下的流水,幫忙填補了一些空白,使得樓中平添不少野趣和生意。
當年蘭亭的###,據說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想必熱鬧得緊;而這天我們只到了八仙,加上為我們表演泡茶藝術的幾位茶道專家,總共才不過十來位。人數雖少,品茗卻需分組進行。我與張夢機、張曉風一組,共享一壺茶,由詩人季野與品茗高手王昭文先生輪流主持泡茶。日本茶道講究形式,品茗者謹慎戒懼,面無表情,一副參禪的樣子,哪有一點飲茶的趣味。我們雖也正襟危坐,心情卻是輕鬆的,在談笑中欣賞泡茶者煮水、溫杯、洗茶、沖泡,然後——注入杯中的各道必要手續。
我們嚐到的第一泡茶,是今年尚未上市,由王先生私人享用的凍頂春茶。茶葉呈深褐色,看來毫不起眼,經過泡製後,盛在白色的小杯中,即泛成金黃色的液體。舉杯一聞,一股清香衝入不設防的鼻道,竟然使人產生一種驚豔的迷惘。“驚豔”二字也許措辭有點誇張,但這種感覺的確存在,而且一直延伸到銜茶入口之後。茶味相當濃烈,雖由水泡,這時已非原水了,只感覺到銜在嘴中的乃是一件活生生的、有形體的事物。開始是清香溫熱,繼而感到黏黏地滑潤,徐徐透過喉管後,再由丹田湧出一股既暖昧而又確切存在的甜美。有人說飲茶會醉,過去我不相信,這次才真正體驗到;這種醉不但是生理上的,而且也是心靈上的。
談到茶藝,我純是外行,平日也喝茶,但用的茶具是一隻巨型玻璃杯,可供牛飲,茶藝則免淡,飲茶的最高境界也不過求其清香而已。這次嚐到專家泡製的凍頂烏龍,才領略到飲茶的另一境界,他們的手藝絕非烏龍。曉風啜過第一道春茶後,脫口讚道“曾經烏龍難為水”,我立刻和以“除卻凍頂不是茶”,說得大家都笑了。
這次茶敘的主持人希望品茗者憑各人的感覺,為每一種茶起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