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頁)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4團任團長。這就是說我的主要時間既沒有抓13團的訓練,也沒有趕上抓14團的訓練。我沒有這個記憶。回14團後不足半個月就開始了夏季攻勢作戰,部隊有多少工作要做,即使有點時間,我也無暇抓訓練了。
回憶14團這一階段的戰鬥和訓練的情況是想說明,戰前該團既無新的攻堅經驗,又未進行攻堅作戰的系統、紮實的訓練,故而難免動作生疏。
我離開14團一年半後,由於幹部流動大,變化大。比如3個營長,我雖然熟悉,但是沒有一個和我在一起組織指揮過戰鬥,對他們指揮能力和作風不瞭解,14團部隊缺乏東北戰場新(57頁)的攻堅訓練,以及我對部隊的情況不熟悉,這也是昌圖戰鬥打得如此險惡和付出重大代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不是說5師其他團沒有進行訓練,也不是說別的團指揮員不重視訓練。但實際情況確實是:不同的訓練思想、不同的經驗總結訓練出來的部隊是完全不一樣的。
4.我沒有學會和掌握重量爆破這一技術
我沒有學會和掌握重量爆破這一技術,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6師18團在突破昌圖戰鬥中用了200斤炸藥,將突破口的城牆炸開15米寬的大口子,炸燬突破口附近的敵人工事障礙,保證了突擊部隊順利突入城內。如果我當時也掌握這一技術的話,敵人突破口的工事、火力、障礙再多、再複雜,防禦再強,也會被100公斤、200公斤,或者更多點的炸藥摧毀,使突擊部隊比較順利突進城內。無論如何也不會付出那麼大的傷亡代價。這一技術最好在部隊整訓期間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試驗,取得成功的資料,用於實戰中。退一步而言,如果有重量爆破的觀念的話,即使沒有經過訓練、試驗也完全可以運用。即使出現爆破組由於不熟練而離炸點太近被震暈,失去戰鬥力的情況(18團爆破組因離得太近被震昏20多人),或者出現因爆破組離得過遠而延遲了衝進突破口的時間,遇到敵人兩翼防禦部隊火力點復活火力的殺傷等情況,都是值得的,傷亡也是較小的。因為掌握這一技術就可以使敵人強點變成弱點,就可以彌補選錯突破口、炮兵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以及部隊攻堅訓練不夠等諸多弱點。
半個世紀過去了,搞清這一仗受挫的主要原因,仍然使我覺得是一個提高和重要的收穫,得到極大的滿足。
上面我從四個方面總結了打昌圖的經驗教訓。現在看來,四個方面無論哪一個方面能不出現失誤,或者說只要有一個方面能(58頁)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14團昌圖突破戰鬥都會避免出現那樣的局面,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昌圖戰鬥終歸是成功了,是以全殲守敵的勝利而結束的。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指揮員的必勝的決心、頑強的意志、重疊的大縱深部署、親臨一線身先士卒的指揮作風,也是14團指揮員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取得的。用當時14團九二炮兵連指導員,後來曾任第39軍政治委員的李兆書的話說:“昌圖敵人一方面是被我們打垮的,另一方面也是被我軍前仆後繼的勇敢精神嚇垮的。”這話不無道理。
00、14團長吳國章血戰靠山屯
1947年3月初,“東野”(東北野戰軍簡稱,由東北民主聯軍改稱而來)北滿部隊第三次渡過鬆花江,南下圍殲位於德惠東北的敵新1軍。8日晚,“東野”2縱5師師長鍾偉接到林彪命令:率5師進至中長路,配合1縱殲敵。
鍾偉帶領部隊出發了。當進至朝陽川以北地區時,隱隱約約聽西南方向的靠山屯一帶有槍聲,鍾偉立即派騎兵連前去偵察,主力部隊原地待命。
在一下江南和二下江南作戰中,鍾偉的5師主要任務是破壞鐵路和牽制敵人,路沒少跑,苦沒少吃,大仗硬仗卻沒撈到打,自然也談不上建立什麼顯赫功績了。東野主力三下江南時,鍾偉率5師又是配合別人作戰,到我軍主力側翼去牽制敵人,還是沒撈到硬仗打。
中午時分,作戰科長帶著騎兵連回來了。他們在靠山屯以西與敵人接觸,抓了幾個俘虜。據俘虜口供得知,敵軍第88師尚在靠山屯附近地區。
下午,14團團長吳國璋向鍾偉報告:發現靠山屯方向有大批蔣軍向南運動。
鍾偉立即做出判斷:敵人處於運動之中,立足未穩,可以打。
然而林彪命令5師是東進配合1縱作戰。對於眼前這股敵人,打還是不打?5師領導人之間意見出現分歧。
多數人認為不應顧及眼前的敵人,一則情況不明,邊偵察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