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路軍三四四旅六八九團戰鬥歷程(羅版)
第一章 紅軍時期
00、紅26軍番號和建制撤銷
1932年12月24日,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決定,陝甘紅軍游擊隊在宜君改編為紅軍第26軍。
紅26軍自組建到結束,始終保持一種極為特殊的架構;可以歸納為“兩有、三無”。
1、有番號,無完整建制組建之初,該軍僅下轄第42師,42師僅下轄第2團,沒有其他部隊,因而在軍的番號之下,只有1個團的部隊;第2團實有200餘人、150餘支槍,編為3個連。
1933年6月13日,該軍增編第4團;但在當月,第2團南下渭、華,途中被打散。這樣,該軍還是一個團的建制,近200人。
11月3日,該軍將第4團和渭北、耀縣游擊隊合編為第42師,下轄第3團(游擊隊新建)、騎兵團(原4團),共計400餘人。
1934年9月19日,第42師增編第1團,轄2個連,100餘人。
1934年10月10日,第42師增編第2團,轄3個連,180餘人。
1935年9月18日,紅15軍團成立;第42師改編為第78師,轄第232、234團和騎兵團,2500餘人。從此,紅26軍番號和建制撤銷。
00、紅二十六軍的恢復
蓮花寺,位於合水縣葫蘆河北岸的平定川口。這裡川道比較寬闊,兩面山上灌木成林,環境十分隱蔽。包家寨會議之後,劉志丹、王泰吉率紅四團、西北民眾義勇軍大隊、耀縣三支隊、陝北一支隊等部隊來到這裡。一個多月的外線作戰,連獲全勝,使部隊情緒高漲,但是幾百裡的無後方的艱苦轉戰,也使部隊極為疲憊。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決定在蓮花寺休整,按照包家寨會議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
1933年11月8日,在劉志丹、王泰吉的主持下,陝甘邊紅軍全體軍人大會在蓮花寺召開。會上正式宣佈恢復紅二十六軍,成立四十二師。師部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處和直屬警衛連。紅四十二師師長王泰吉,政委高崗,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黃子文,供給處主任劉約三。下轄兩個團,5個連,共500餘人,戰馬200餘匹。紅三團由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大隊、耀縣三支隊和紅四團少年先鋒隊合編,約280餘人,王世泰任團長,李映南任政委,一連連長趙國卿,二連連長陳學鼎,指導員張邦英,少年先鋒連連長王有福。騎兵團由紅四團一、二連編成,約180餘人,黃子祥任團長,楊森任政委,一連連長李志柏,二連連長高佔勝。
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建立了各級黨組織,師、團成立了黨委,師黨委書記楊森。連隊成立了黨支部,以加強,黨對基層組織工作的領導。劉志丹對建黨工作非常重視,他經常以過去多次起義和革命鬥爭的經驗教訓為借鑑,要求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做好思想工作。
由於陝北一支隊在安定一帶打過遊擊,地形較熟,包家寨會議決定派隊長強世卿、政委魏武率領一支隊作為第一路游擊區的基本部隊,回到陝北開展游擊戰爭,因此,蓮花寺整編時,該部100餘人未編入紅二十六軍第四十二師。紅四十二師還抽調魏武、惠澤仁、康健民等幹部加強了陝北一支隊的領導力量。蓮花寺整編後,紅四十二師在東華池舉行歡送大會。楊森代表紅四十二師在會上講話,他勉勵陝北一支隊回到陝北後,根據包家寨會議精神,以安定為中心,開展第一路游擊區的活動。陝北一支隊政委魏武在會上表示,堅決執行包家寨會議決議,發揮陝甘邊紅軍的好傳統,開展游擊戰爭,以實際行動配合紅軍主力在南梁地區建立中心根據地的活動。
蓮花寺整編是陝甘邊黨的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它恢復了紅二十六軍,整編了部隊,對陝甘邊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0、紅二十六軍大事記
1927年9月26日中共陝西省委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透過了《接受中共八七會議及其指示之決策》,強調加強軍事工作的重要性。
10月12日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共產黨員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等人在駐陝西清澗的國民黨井嶽秀部的石謙旅發動了武裝起義。這是我黨在西北地區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
1928年
5月1日、4日 渭南、華縣等地在集鎮上分別舉行群眾暴動大會,宣佈成立蘇維埃政府。
5月10日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