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戰場領導的書。我曾建議提筆,他也同意,但不幸七十歲猝逝,未能完成。
葛先才將軍是我同隊至友葛先樸的三兄,後者常談到乃兄的輝煌戰績。民國三十三年八月,衡陽會戰後,時任第十軍預十師師長的葛先才將軍脫險來到重慶,住在陸軍大學附近,彼時我正在陸大二十期受訓,而先樸亦在二十一期受訓,而認識葛先才將軍,因先樸的關係亦成至交。民國三十七年夏,他擔任一九六師師長,他任我為參謀長。
先才將軍年輕時喪偶,但後半生未續絃。他自黃埔四期畢業後,即帶兵打仗,戰場經驗豐富,堪稱軍事天才,因而對陸軍大學的教育,多少有些輕視心理,譏為紙上談兵。
葛將軍在抗戰期間,參與數次慘烈的戰役。長沙第三次會戰,他任預十師團長,在長沙岌岌可危之際,棄守為攻,發動全團衝鋒,衝鋒號聲,使在肉搏戰中的日軍驚慌潰敗,奠定了長沙第三次大捷之基。當日獲蔣委員長令,晉升少將。常德會戰,他任副師長,中彈負傷。衡陽會戰,他任師長,面對日軍主攻,堅守陣地,血戰四十七天,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但因彈盡援絕而陷敵,終能脫險歸來。
就軍事而言,只有不能打仗將,沒有不能打仗兵,所謂兵隨將轉是也。戰場領導的藝術及指揮才能,是戰將的必備條件。葛將軍是勇敢善戰的典型。從他的經驗中,可發現戰場領導的真理:
一、 讓士兵帶著笑容上戰場,這是多高明的領導藝術!
二、 愛惜士兵生命,當受命攻擊,眼看在開闊地形,敵方側防機能無力摧毀,只有白白犧牲士兵生命,而不能達成攻擊任務,寧可毅然獨斷專行,抗命不攻,不做無謂犧牲。以自己一個人頭換取數千部下的生命,這是多麼崇高的指揮道德!
三、 面對敵人時,則不惜犧牲,縱於戰況絕望時,亦必換取敵人的最高代價。
四、 戰場上,能使部下在恐怖與危險中冷靜思考,不慌不亂。上級指揮官只應慰勉幫助部下,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絕不可怒斥,以免增加壓力,使其失去思考的能力。
凡此,在在表現將領的人格與能力,這是用兵至高的無上要義。唯就葛將軍而言,部下都崇敬他而樂於效命,長官則既愛他又怕他。能打仗的人,往往不是會做官的人,故來臺不久,就自動退役。
能打仗的人,往往也不會理財。英國的二次大戰名將蒙哥馬利將軍,晚年生活潦倒。葛將軍亦然,晚年孑然一身,住在退輔會的單身宿舍,後住榮總長青樓。我偶爾探望他,並未獲告知寫了回憶錄。他以九十三高齡逝世,依規定安葬於五指山公墓特勳區,與嚴家淦先生、郭寄嶠上將、於豪章上將比鄰而息,也許這是唯一可安慰他在天之靈者。
俞大維博士一再對我說,《孫子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絕不可運用於大部隊,蓋大部隊(師以上)一旦補給線被切斷必敗無疑。衡陽會戰雖然守軍已盡堅守責任,而在野戰戰略上未能恢復補給線,終使勇敢善戰的第十軍雖已索取敵人最高代價,但終不能免於覆滅,此非第十軍之罪,第十軍實雖敗猶榮,乃最高統帥部之戰略指導錯誤,指揮大軍作戰者應深思之。能征慣戰如第十軍者,其成員固皆作古矣,但其陶鑄勇敢善戰之傳統與精神應承傳於後代。
這本遺稿所寫之事,有些葛將軍曾與我談過,但這一部戰場的史實,由他親筆寫出,真令我喜出望外。凡我軍官,應人手一冊,領會戰場領導的精髓。際此抗戰六十週年,歷史真相多被扭曲遺忘時,斯篇足為重要的佐證,凡熱愛中華民族者,皆不可不讀也。
。。
序:戰場領導的楷模典範葛先才將軍(2)
最長的一日
一九四四年六月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一個月份,人們所熟知的就是電影“最長的一日”裡記載的歐洲戰場六月六日諾曼底登陸。這個月在亞洲還有兩個戰場,雙方出動的兵力和戰鬥之慘烈絕不遜於諾曼底登陸戰,一個就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六月十五日太平洋戰場上###浴血戰,再者就是更少人知道的在中國戰場上,從六月十六日日軍開始進攻長沙的“長衡會戰”。三個戰場雙方出動的兵力都在二十萬以上,總數有一百多萬的兵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與軸心國的大決戰,也是世界人類的大廝殺,十多萬士兵在這三個戰場上喪生。
###登陸戰盟軍出動的兵力是戰艦四百餘艘,戰機四千餘架,登陸士兵十二萬八千餘人。為期三週的浴血戰日軍三萬一千餘人全部陣亡,島上一萬多的日本居民喪生,七月六日日本聯合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