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站了起來,老頭年初的時候到了南京,就水土不服,爬了一個來月,還好挺了過來。

正所謂老奸巨猾,誰要是小看這幅棺材瓤子,保證吃虧。一看他要說話,阮大鋮搶先笑道:“蘇大人,如今戰事緊張,您是不是要事急從權呢?”

“也有這麼一說,阮大人,您的看法呢!”

阮大鋮冷笑道:“蘇大人,我剛剛得到了訊息,聽說顧振華派遣兵士,挖了滿清的福陵和昭陵!這是何等之事,他竟敢善做主張,難道他不知道我朝在京城有十幾座皇陵嗎?要是韃子也以此為藉口,全數給挖了,置陛下與何地,還有半點孝道可言嗎?如此無君無父,膽大包天,胡作非為之人,就算有再大的戰功,也不能託付大事,要不然我大明江山不保!”

阮大鋮說著撩袍跪在了小皇帝面前,痛哭流涕:“陛下,臣聽到顧振華的所作所為,是萬萬不敢相信,這還是我朝的國公嗎,分明就是不管不顧的土匪!”

朱慈烺眉頭緊皺,擺手說道:“元輔,這話有些過了,薊國公忠君報國,何人不知!再說了皇陵是義民挖的,與薊國公何干,韃子敢挖我大明的皇陵嗎?”

“陛下,列祖列宗的皇陵關乎我朝龍脈。一旦受損,這個罪過誰能承擔啊!陛下,切莫再縱容顧振華了,此等之人執掌大權。那是大明的劫難!”

“哈哈哈,阮大人你說的太對了!”蘇全河突然向他拱了拱手:“首輔為國著想,心懷社稷,老夫實在是佩服。只是你把薊國公當成大奸大惡,那就有些過了。老夫也知道,薊國公起於微末,練兵打仗,天下第一,其餘的事情他或許考慮的不夠周祥,還請首輔多多提點。可不能自毀長城啊!”

阮大鋮一見蘇全河竟然主動認錯,弄得他也吃了一驚,難道顧振華認輸了不成!

“蘇大人,薊國公的功勞天下皆知,只是驟然讓他執掌全部大軍。恐怕不妥!”

蘇全河笑道:“首輔說的有理,老夫也是這個意思。”

小皇帝朱慈烺一下子著急起來,慌忙問道:“蘇老大人,如今韃子拼命攻城,要是大明軍隊不能攥成一個拳頭,豈不是有各個擊破的風險?”

“陛下睿智,因此老臣有一個建議。方才首輔也說了。要以文制武,老臣深以為然。”

阮大鋮聽著蘇全河的話,頓時覺得有些不妙。老頭子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下,然後笑道:“陛下,當年孫承宗大人督師薊遼,史可法也督師江北。薊國公功高爵顯,非尋常人可以統御。首輔阮大鋮執掌過兵部,熟悉戰事,是督師的不二人選。老臣以為……”

說到這裡,蘇全河也提高了嗓門。中氣十足的說道:“薊國公可以中原總督之職,統帥江北諸軍。阮大鋮督師江北,節制各路人馬,如此文武相制,也是阮大人同意的。薊國公用兵如神,阮大人又熟識朝廷方略,有他監督,保證不會出錯。驅逐韃子指日可待,陛下也能高枕無憂!”

什麼叫圖窮匕見,這就是蘇全河這條老狐狸的狠辣!

你阮大鋮不是要制衡嗎,那就順水推舟,把你趕到江北,看看你能如何!

阮大鋮也感到了不妙,這分明就是一個陷阱,他手裡沒兵沒將又沒錢,憑什麼和顧振華鬥,要是到了顧振華的眼皮子低下,說不定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陛下,臣……”

朱慈烺沒等阮大鋮說話,就撫掌笑道:“蘇老大人真乃是老成謀國之言,阮首輔,國家危難,這個擔子你就挑起來吧!朕特進阮大人少師太子太師,還望阮卿家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小皇帝一錘定音,這下子阮大鋮是百口莫辯,生米煮成了熟飯!

顧振華不但拿到了兵權,還順帶著解決了阮大鋮這個絆腳石,從內到外,顧振華的勢力又膨脹了一大截!

南京的風暴立刻就傳到了揚州,顧振華拿到了戴瑩送來了的訊息,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薑是老的辣,幹得不錯,告訴他們,該到了幹活的時候了!”

方劍鳴興奮的去傳遞訊息,不多時閻應元,馬進忠,沈廷揚,劉肇基等等全都到齊了。

閻應元笑道:“國公爺,我等還要恭賀您高升一步啊!從今後總算是能跟著國公爺了,這心裡頭舒坦啊!”

“跟著本爵未見得就輕鬆了,眼下就有一場大戰,咱們要想辦法把博洛這些人吃到,然後再去解徐州之圍,把韃子趕回黃河以北!”

眾人都興奮的點點頭,以往一直被韃子壓著打,肚子裡都憋了一股怨氣,現在終於能發洩出來了,都緊攥著拳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赤眼狼兵

赤眼狼兵

魚棚柺子
關於赤眼狼兵:群像+偶遇+戰爭+陰謀+異物+野人+政權顛覆春秋末期,宋國吞併曹國,曹國後人不甘心,圖謀復立曹國;鄭國寵臣覬覦宋國的雍丘城,想要將之據為己有;十幾年前的一場宮廷悲劇,導致宋國一位年幼的公子流落邊塞;戰國初期的宋國,新君子德剛剛登基,即刻有大臣謀反;而相鄰的鄭國則虎視眈眈、心懷不軌;各種隱患和挑戰,給子德和他的朝臣們帶來重重危機。流落邊塞的宋國公子,歷盡重重磨難,與遊醫、野人、乞丐相
歷史 連載 119萬字
強弓勁弩

強弓勁弩

水做的骨肉
關於強弓勁弩: 秦國大王嬴政繼位,一個新的帝國時代悄然來臨,首當其衝的是韓國,作為五代相國之後的張良,轉瞬間,國破家亡。輾轉流離,只為能施救父兄,盡平生之所學,經世間諸多困苦,百折不撓,依舊難阻天命。少年嬴政,從涉世不深,到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壯志凌雲。本欲萬世師表,卻識人不清,終為大奸似忠之人所累,只十餘載,大廈既傾。
歷史 連載 1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