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趵突泉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倚千佛山,北臨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線,總佔地105公頃,是一座以泉水、人文景觀為主的文化名園,也是濟南市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趵突泉歷史悠久,以“齊多甘泉,甲於天下”聞名於世。據《春秋》記載: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會齊侯於濼”。北魏時,因泉旁建有娥英祠,被稱為“娥姜水”或“娥英水”。金代時,趵突泉被稱為“瀑流泉”,並被列入七十二名泉。趵突是跳躍的意思,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泉源上奮,水湧若輪。”而“趵突”之名最早見於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的《齊州二堂記》,其根據泉水湧出的形狀取名趵突。
濟南自古被譽為泉城,素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稱,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特色。趵突泉則是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公園內泉水眾多,有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臥牛泉、馬跑泉、柳絮泉、皇華泉、老金線泉等27處名泉,泉水清冽甘美,水溫四季恆定在18℃左右。泉水盛期的湧水量為每秒1�5 立方米,三座泉眼浪花飛濺,使“趵突騰空”成為濟南八景之一。自北宋以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如蘇轍、曾鞏、趙忭、趙孟、元好同、王守仁、何紹基、吳偉業、王士禎、翁方鋼、蒲松齡等都曾吟詠佳篇。清代皇帝康熙、乾隆也曾來此遊覽,作詩勒石。
昔日的趵突泉方圓不足4畝,是香火勝地,也是賣藝、說唱、擺小攤的場所。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闢為公園,歷經幾次擴建逐漸成為以泉為主、小巧玲瓏、步移景異的泉石園,面積擴至10�5公頃。 趵突泉是公園內的主景,四周有大塊砌石,環以扶欄,憑欄可俯視池內三泉噴湧的奇景。園內的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濼源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易安舊居、李清照紀念堂、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人文景觀或氣勢恢宏,或古樸典雅。漱玉泉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關,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邊,此泉則因李清照的《漱玉集》而得名。泉呈方形,1米多深,泉水清徹見底,汩汩水珠不斷上湧。離此不遠是李清照紀念堂,堂前楹聯為: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
金線泉內有兩股泉水對流,由於兩者流量均衡,陽光投入池底,水面上會形成一條水線,所以稱金線。
趵突泉公園的南大門富麗堂皇、雍容華貴,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為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筆,並被人們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八章 齊魯名山古寺(1)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人們對齊魯山川的喜愛也足以大書特書,例如抱犢崮、嶧山、五蓮山、嶗山、沂山、徂徠山、魯山、蒙山等。如果按照海拔來比較,這些山都無法排在諸多世界知名山峰的前列,但就是這些看似海拔不起眼的山川,卻在齊魯文化甚至整個中華文化史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有山就會有寺,歷城神通寺、長清靈巖寺、嶗山華嚴寺、青島湛山寺、棗莊甘泉寺、莒南臥佛寺、大澤山智藏寺,這些地方也一直扮演著齊魯文化重要吞吐之所的角色……
第一節齊魯名山
抱犢崮、嶧山、五蓮山、嶗山、沂山、徂徠山、魯山、蒙山,這些都是齊魯大地上非常普通的山川,都是那麼樸實無華,但它們都曾有意無意地參與了齊魯文化的締造,併成為齊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一、天下第一崮:抱犢崮
抱犢崮(“崮”在《辭海》中的解釋為“四周陡峭頂端較平的山”)位於棗莊城北20餘公里處,山頭林立,巍峨壯觀,尤其峰頂部分,壁立千仞,如玉柱擎天,直刺霄漢,因此有“魯南小泰山”、“天下第一崮”的美稱。
抱犢崮
抱犢崮居沂蒙山區七十二名崮之首,山崮突兀,像一位峨冠端坐的君子,因此又稱“君山”。漢代時稱樓山,魏朝稱仙台山。關於抱犢崮名稱的由來,有兩種傳說:一種說法說東晉道家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曾投簪棄官,抱著一隻小牛犢上山隱居,“浩氣清醇”、“名聞帝闕”,皇帝敕封其為抱朴真人,仙台山便稱之為抱犢崮。另一種說法來源於《嶧縣誌》的記載:古代有個姓王的老漢發現山頂平坦,就打算上崮頂耕種,但山陡無法把牛牽上去,只好抱著一頭小牛犢上去,養大後才讓其拉犁、拖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