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了。於是,劉恆又下詔開放國有山林和土地資源,“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任民開墾。在當時生產、生活物資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這一政策不僅對農業發展很有好處,同時也刺激了副業產品的生產,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的鹽鐵、鑄錢業以及採礦業也由此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劉恆對農民的優惠還體現在了他那一系列的輕徭薄賦的政策之中。
為了使農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農田,劉恆部分地減輕了農民服徭役的負擔,他把原來每人每年在郡或者縣裡充當更卒一個月改為三年一個月。
漢律規定,凡十七歲以上五十六歲以下的男子皆有服徭役的義務,其徭役有兵役和力役兩種。
兵役分為正卒和戎卒,每人一生中須到京師服役一年,這叫正卒。每人一生中還須再到邊疆戍守一年,這叫戍卒。不去服兵役的可以繳錢,由官府僱人代役。代役錢數太大,一般老百姓都是自己去服役。
力役也叫更卒,更卒的主要任務是治河開渠、築路架橋、修城建堡等等。每人每年須在本郡或本縣服力役一個月。親身服力役的叫做“踐更”,出錢僱人代做力役的叫做“過更”。過更每人每年出錢三百。
由每一年一個月的力役改為每三年一個月,老百姓的負擔一下子降低了三倍之多。
以上是他的輕徭,下面還有薄賦。
漢代的賦稅中,除了農田賦稅外,還有人口賦稅,人口賦稅包括口賦和算賦。漢初規定,七歲至十四歲,每人每年交口賦二十錢。十五歲至五十六歲,每人每年交算賦一百二十錢。劉恆登基十年以後將口賦減為七歲至十四歲每人每年交十錢,算賦減為十五歲至五十六歲每人每年交四十錢。
口賦降了一倍,算賦降了三倍。農民們把這省下來的錢一部分用於生活,一部分投入到了農田,農業的發展從此便步入了良性迴圈的軌道。
由於這一系列勤農政策的有力實施,百姓的生活漸漸地變好了,國家和民間的儲糧也在漸漸增多,社會經濟逐步的繁榮了起來。
在此基礎上,劉恆於前元十二年(公元前一百六十八年)又第二次把農田稅由十五稅一降為三十稅一。
劉恆在登基後的第二年(公元前一百七十八年)曾一度把農田稅由十五稅一降為三十稅一,後來因為當時的條件不成熟,第二年又恢復為十五稅一。
這次降為三十稅一以後,老百姓自然還是一如既往的歡迎,就是那些政府官員們也不再叫苦連天了。這說明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工商業的發展已足以能夠承擔國家的正常開支了。
三十稅一的稅率應該說已經是很低的了,但劉恆仍然覺得農民辛苦,他覺得農民面朝黃土背朝青天,經年累月在農田辛勤勞作,讓農民交稅就是把他們與商人等同看待,農業為天下之本,虧待了農民就是本末倒置。於是,劉恆決定在農田稅第二次降為三十稅一後的下一年徹底免除農田之稅。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免除農田稅的人他是這樣說的:“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勤身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一百六十七年。
從此時起直到劉恆去世,農民免交田租賦稅長達十二之久。
景帝劉啟即位後,於公元前一百五十五年又恢復農田稅率為三十稅一。
武帝劉徹即位後,農田稅又變為十五稅一,繼而是十稅一,又恢復到了秦朝時的水平,老百姓的好日子從此也終於到頭了。
第十一回 周勃掛印就國 劉長袒胸請罪
當年平定呂禍之時,周勃在北軍振臂一呼,士兵們紛紛袒左臂響應,呂氏集團頃刻間土崩瓦解。這也正印證了劉邦的那句話,“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劉氏者必此人也。”
這位四朝###自從跟隨劉邦走出沛縣以後,出生入死,一生積戰功無數,因而在劉邦時期就已榮任為太尉。但是其人雖忠勇可靠,卻也時常耍弄一些小聰明,可以這樣說,他是屬於那種比較典型的大忠小奸之人。
呂禍平定以後,劉恆應眾大臣的邀請從代國來京城即天子位。在渭橋邊,眾大臣們全都是以一副恭恭敬敬的神態迎接劉恆,只有他周勃一人要求單獨同劉恆密談,他無非就是想利用劉恆初來乍到的機會,透過這一特殊的舉動取得在朝中特殊的地位,可惜他的計謀當時未能得逞,警覺的宋昌當場就阻止了他的這一非正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