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所無”,顯然沒把她放在眼裡。而呂后也只有忍氣吞聲,以和親俯事匈奴。
匈奴的存在,使漢代的西行為朝野矚目,分外難得,也特別必要。匈奴與漢爭奪的,不是廣袤空曠的土地,這在一個馬背上的王國是可以隨得隨棄的。對於匈奴至關重要的,則是自由馳騁的空間。所以他們之間(在遊牧與綠洲之間)絕無調和的可能。
txt小說上傳分享
初入中國史冊
漢文帝即位,以休養生息立國。皇帝準備增建一處臺觀,工程預算要用百金,相當十戶人家一年的生活費,便立即下馬。對待北方的宿敵匈奴,仍以和親為國策。而匈奴卻乘秦漢興替、無暇顧及這個機遇,擊敗了世仇大月氏,做好了與漢一爭天下的準備。漢文帝前四年(前176)匈奴單于給漢文帝寫了一封躊躇滿志的信,宣稱:“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強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匈奴單于特意強調已使樓蘭、烏孫這幾個西域強國臣服,只是想證明已經完成了對漢帝國的鉗形包圍,從北方、西方都構築了扼制漢朝國力擴充套件的壁壘。西域成為匈奴的牧場。這封著名的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古國樓蘭之名。然而,這時上自皇帝下至將相,對這個被列為“引弓之民”(用弓箭作為謀生的基本設施)的樓蘭王國,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
匈奴單于寫這封信時,不一定將其視作“最後通牒”或宣戰國書。但那時漢帝國東、南方是尚不能征服的海洋,如果不想淪為二等強國,就只有走向西北。漢與匈奴,除了戰爭外還會有別的前景嗎?
從進入中國史籍起,樓蘭的歷史命運就清楚得不能再清楚了。
一、兵戈與牧歌(1)
第一個探險家的報告
中國史籍中最早的關於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見於《史記·大宛列傳》。有些書籍,曾把《史記·大宛列傳》前半部分改稱為張騫所著的《出關記》。這個提法尚有一定問題,因為我們只在《隋書·經籍志》見到著錄有一種地理類的書,叫《張騫出關志》,沒有注出作者。而這個“出關志”排在南朝宋的僧人曇宗的著作之後,所以,可能是南朝宋或稍後的南北朝時人所作。儘管如此,一般認為《史記》中有關西域的國情資料,直接得自大探險家張騫的兩次西行報告。
《史記·大宛列傳》中說:樓蘭,是西域小國。建國於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擊”。由於佔據了中西交通孔道上的咽喉位置,所以在漢與匈奴爭奪西域控制權的過程中,樓蘭的取向具有相當關鍵的作用。所謂“鹽澤”,就是指羅布泊。在秦漢史籍中,羅布泊或稱鹽澤、洠�蟆⑵巡�!⒘俸!⒏ㄈ蘸!⒗衛己5取Q臥螅�∫庥謔歉魷趟��瑳|澤,取意於地勢低窪,水域青黑。羅布泊或羅布淖爾這一名稱,則出現較晚。
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叫“扜泥”。《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態環境:“地沙滷少田,寄田仰谷旁國。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檉柳(紅柳)、胡桐(胡楊)、白草(芨芨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這樣一個貧瘠、弱小的化外之國,在漢與匈奴曠日持久的戰爭狀態中始終處在風口浪尖境地,完全是由其地理位置決定的。
漢朝在西域初露兵鋒
漢武帝聽取了張騫關於西域情況的報告,一心想把勢力擴充套件到中亞的大宛等國家。這樣,與鉗制漢朝,不欲使其向西發展的匈奴,就處在了不宣而戰的戰爭狀態。國力一直處在上升時期的匈奴,當然不希望有人把一條腿直伸進它後院的馬廄當中,戰爭從一開始就是無可避免的了。是漢代使臣張騫,把漢與匈奴引向了戰爭,而張騫的後繼者——受命出使西域的使臣們——又把樓蘭置於漢軍出擊西域的第一衝擊波當中。
據《史記》、《漢書》記載,張騫使還長安,為朝野開啟了封閉多年的“西窗”,漢武帝決心向西發展,“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這使者西行,都是由玉門關經樓蘭再前往各地,“樓蘭、姑師① 當道苦之,功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匈奴奇兵時時遮擊使西國者。使者爭遍言外國災害”。於是,漢武帝命從票侯趙破奴率屬國騎兵以及從邊境各郡徵調的數萬軍隊,陳兵於匈水,欲與匈奴主力一戰,而匈奴避其鋒芒,並不正面迎敵。於是趙破奴便揮師西向而擊破姑師。姑師也是漢武帝時在中西交通古道上的當道小國。那個一再為樓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