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彭加木。而彭加木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當然很大程度上由於他組織了當代中國唯一的一次羅布泊地區科學考察,並在考察過程中失蹤。
也許是出於挑戰感,彭加木始終對羅布泊地區有特殊的興趣。1956年,他首次來到新疆時,就提出考察羅布泊資源的建議。然而,當1959年9月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新疆考察隊真正抵達羅布泊時,彭加木卻未預其事。考察隊曾乘充氣的橡皮艇,駛進湖區縱深20公里之處。1964年,彭加木首次到達羅布泊地區,和幾位同事一道測算了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的含鉀量。這次工作沒有充分展開,而且那正是“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空氣已經熱得讓人喘不過氣兒來,也沒有給他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乾涸的巨澤
1979年,彭加木正式參加了由地理、化學、氣象、生物、土壤及考古等多學科專家參加的考察隊,考察物件正是羅布泊。可以說,中國科學考察在打倒“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進入羅布區域。
12月,彭加木再次抵達羅布泊地區,並直接深入到羅布泊湖區,但是,他“遲到”了,時間晚了十幾年,此刻,羅布“泊”已滴水全無,還原成為一個古老的窪地。外界第一次獲悉羅布泊——僅排列在青海湖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已經從地球上消失,是判讀美國地球資源衛星從太空拍回的相片得出的結論,那是1972年的事。1959年,新疆綜合考察隊進入湖中時,平均湖水只有25公分深,但這並沒引起人們過分關注,因為在大約八九十年前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來此時,湖水平均也只有不到半米深。1959年的入湖,隊員們曾遇到一人多長的大魚在淺水中掙扎,他們也許會感到奇怪:如此之淺的湖水,怎麼能繁育出如此之巨的大魚呢?羅布泊裡魚體之巨,是早有記載的。清代方誌中甚至有此一說:每年春天,羅布泊中之魚便上岸化成鹿,而鹿到秋天又滾入湖裡再成為大魚。而且我在20世紀80年代在羅布人之中作考察時,曾親耳聽羅布老人口述過這個傳說。這種水陸幻化如此之便當,也許正是水域日淺,而且魚已無法悠遊自在地生活於湖中(只好上岸變為更迅捷之鹿)的折射。也是羅布泊植被日漸稀疏,水域日漸幹縮,野生動物已經無處藏身的折射。到彭加木1979年冬來古湖畔時,不但無水無魚,奇怪的是連魚骨也沒見到什麼較大些的。據報道1979年的羅布泊考察是彭加木組織和倡導的,這次,他們還到達了斯文·赫定發現的樓蘭古城,關於這座名城,已經有近半個世紀無人正式探訪了。此前,也許徒步來此的陳宗器是最後一位不速之客。歷史就這樣接續起來,從1934年到1979年,45年光陰彈指而過——自張騫出使,2000多年的時光不也如白駒過隙嗎?
彭加木失蹤
1980年5月,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羅布泊綜合考察隊離開烏魯木齊抵達羅布泊。5月9日,考察隊正式開始工作。這次考察工作前後分為三個段落:1980年5~7月,1980年11~12月,1981年5~6月。然而就在第一個段落結束後,回到烏魯木齊的人員中就沒有他們的隊長彭加木了。正如我們在前面介紹的,他於6月17日失蹤。“失蹤”與去世相比,是個讓人多少還抱有希望的字眼,也是個含有誘惑力的提法,因為它給想象、意外留下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在一些人(包括我自己)心目中,彭加木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他那個年代,能從癌的手下生還,還不算奇蹟嗎?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五、彭加木傳奇(2)
縱貫羅布泊湖盆
這次彭加木本是計劃作一個大膽的探險:湖水不是幹了嗎?那好,我們就來個縱貫羅布泊湖盆的考察。這無疑是足以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創舉。對於認識羅布泊、考察羅布泊地區,的確是沒有比這再好、再有吸引力的計劃了。
據報告文學《生命》(作者即發出那則彭加木失蹤電訊的新華社記者趙全章)所載,在考察隊裡彭加木是“全副武裝”的:頭戴一頂褪色的灰便帽,腳穿一雙高腰翻毛皮鞋。下身是條藏青色錦綸褲子。上身是灰色外套,外罩一件舊的淺藍色工作服,兩肩交叉揹著兩架相機,一架是國產的“海鷗”,一架是蘇聯產的。皮帶上掛著匕首,手拿一把地質錘。另外,身上隨時揹著盛兩公斤水的軍用行軍壺。不久前,幾個瑞典學者來我家作客,他們剛到塔里木考察歸來,每人穿一件“現乎”得不得了的水紅夾克,那是為了“掉隊”時好尋找。——彭加木沒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