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留下,提出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劉邦就是靠著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兒,竟然打下大漢400年江山。呂氏女後來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呂后。看來,自己要想將來宏圖大展,最緊要的還是鍛鍊心性,真正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監考官最後一遍核對考生名字,驕兒應考的名字是“驕男”。監考官叫一聲“驕男”,驕兒用他那半男半女的聲音慵懶地回一聲“有”。這聲音耶律大石聽習慣了感覺不到什麼,考場上的其他考生聽起來卻感覺有些滑稽,好像驕兒在故做嗲聲出洋相,舉子們發出一陣鬨笑聲。甚至連考場四個牆角的帶刀軍校都忍不住笑似的。
耶律大石心裡一陣緊張,怕驕兒的聲音引起老監考官注意,發現他是違禁科考,把驕兒給揪出來。再拔出蘿蔔帶出泥,把自己也給抖落出來,那樣的話,他籌劃多年的這次壯舉就將付之東流,稍帶著他的全部計劃也將被打亂。
所幸監考官並沒注意驕兒,他只是威嚴地掃一眼考場,中氣十足地喊一聲“肅靜”。考場上重又噤若寒蟬。
監考官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啟鉛封的裝有考試題目的鹿皮檔案袋。
大遼國科考分三科:詩賦為正科,法律為雜科,技藝類為賢良科。考試後根據應試成績分甲、乙、丙三級。第一名為進士甲科。
耶律大石決心違禁參加科考的時候,報的是法律雜科,他想精學遼朝、宋朝及歷代王朝法律,將來走上仕途之後,憑藉自己的能力出將入相,輔佐當今聖上依法治國,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但自從大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以來,大遼國的世道人心讓人越來越不容樂觀,他以往精學法律走上仕途依法治國的願望也漸漸淡漠,取而代之的是藉助科考達到一鳴驚人的目的。
監考官給出的第一道題目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論”。考場上的舉子們有的執筆開始答卷,有的還在等監考官給出下道題目。考試規則是三道題中,考生選其中一道題答卷即可。
耶律大石恍惚聽到監考官宣佈第一道考題,但他對監考官給出的考試題目並不在意。他不假思索地提起筆來在試卷宣紙上寫下大大的標題:奸臣誤國論。在填寫考生名字的地方,他工工整整地寫上“違禁舉子:耶律大石”幾個字。
這篇文章耶律大石構思很久了,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大遼國當朝北院杻密使兼御營軍都統蕭奉先蕭國舅。議論的焦點是蕭奉先不懂軍事,還是個奸臣。文章建議由懂軍事並深孚眾望的當朝皇叔,南京留守耶律淳及東北路副統軍使蕭兀納總督全國兵馬,以廣平澱為中心,構築全國抵禦女真軍進攻的防線。改變現在各州、府、縣城各自為戰的不利狀況。同時,勸諫當朝皇上勤於朝政,疏於漁獵,內修朝綱,整頓吏治,懲治*;外交好鄰邦,孤立女真人,最終達到戰勝女真兵的目的。
耶律大石明白,這張卷子遞上去之後,不亞於往平靜的水面上扔一塊大石頭,立刻會石破天驚,激起千層浪;會把大遼國的天空戳上個大窟窿。換句話說,他是以生命為賭注來進行這場搏弈的。勝則一鳴驚人,出人頭地,萬人矚目;從而救萬民於水火,扶大遼國大廈於將傾;敗則風捲殘雲,落花流水,一塌糊塗;甚至會搭上性命。
以他最初的設想,這場以他性命為代價的搏弈勝算遠遠小於敗算。他太瞭解陷於風雨飄搖之境的大遼國了,天祚朝以來的紛紜世事都在他心裡裝著。可以說歷歷在目、瞭如指掌。他甚至預見到大遼國可怕的悽風苦雨般的悲慘結局。可悲的是,如今的大遼朝像他這樣清醒的人太少了,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更可悲的是,睡得最深沉的,竟然是大遼國當今聖上耶律延禧。國勢已到危如累卵的地步,他老人家卻整天沉浸在漁獵遊戲之中不肯自拔。
想到這些,耶律大石感覺手中的狼毫細毛筆重似千鈞又輕似鴻毛。重似千鈞的是:他正站在時代的風谷浪尖上,手握著大遼國萬里江山的命脈旋轉。成功了,或可挽大遼國將傾的大廈於即倒;輕似鴻毛的是:他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有限了,在國家危亡的生死關頭,他只能用手中的筆做一次生死搏弈。失敗了,他的一切想法連同他自幼練就得一身文武本領都將灰飛煙滅,輕似一羽鴻毛。當然,假如能夠用他的一腔熱血,喚來大遼國君臣子民的猛醒,從而戰勝攻城略地、燒殺掠奪的女真部族,保住大遼國萬里河山,他個人丟失性命也在所不惜!
耶律大石奮筆疾書。他腦海中一幕幕地閃現著當今聖上天祚帝即位以來;大遼國內政外交的諸多景象;閃現著他兩個月前獨闖東北女真族之地;考察女真族與大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