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4/4頁)
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甲午之戰大清的慘敗,所以才有了《馬關條約》。李鴻章在日本時,已將條約全文電傳北京呈皇帝御覽,但光緒此次展開條約文字,還是禁不住悲從中來,心如刀割。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地大物博、四萬萬國民的大清竟然打不過彈丸島國日本,陸軍慘敗、海軍慘敗,日軍橫行直進,大清的軍隊節節敗退。泱泱中華上國,因甲午之戰而顏面掃盡,其自上而下的腐敗怯弱愚頑顢頇等等毫無遮攔的暴露在世人面前。但二十四歲的光緒皇帝正年輕氣盛,怎甘心就如此簽了這一紙屈辱的條約,他將條約擲到一邊,傳令發電給天津的李鴻章,命他再與日本協商賠償金額。白銀兩億兩,這個數字是大清年總收入的三倍,如此巨大的金額從何處去籌措!
但李鴻章拒不聽命,回電說:“如此時仍猶豫延宕只會導致與日本的決裂。而且一人口中難說兩樣話,反覆不定,徒惹外人恥笑。”
光緒無法可施,仰天嗚咽,淚流滿面。
此時馬關條約的內容已傳了出去,反對簽約的電報雪片一樣從各地飛往北京。兩湖總督張之洞急發密電,主張立刻與英國或俄國訂立盟約,共抗日本。兩江總督劉坤一則堅決要求與日本死拼到底,哪怕苦戰十年、二十年,決不能屈服認輸。此外,侍讀學士文廷式、馮文蔚、戶部主事梁題確、山東巡撫李秉衡、吏部主事王榮光、刑部主事徐鳴泰,貝勒載洵等數百大小官吏,也紛紛上摺子反對割臺、遼之地。而臺灣、遼南的人民聚眾驚駭,哭聲達於四野,發誓決不屈從倭賊。臺灣的官吏駐軍一齊通電,說朝廷若決意割臺,則全臺軍民唯有與倭賊血戰到底,誓不從賊。與此同時,從王公貴族到普通百姓,齊聲痛罵李鴻章賣國,要朝廷立殺李鴻章以謝國人。大家不能罵皇帝,更不能罵太后,便大罵李鴻章,說他畏敵怕死,賣國求榮,和秦檜蔡京之類奸臣一樣,卑鄙無恥之尤,偷安避戰,導致軍無鬥志,讓倭賊得勢猖狂,致使我堂堂中華受辱於倭人小邦。
李鴻章在天津的寓所裡,聽見天下滔滔不絕,皆是斥罵之聲,衝冠大怒,拍案而起,大聲叫道:“我以一人之力而戰一國,雖敗猶榮!只可惜在廣島未能死於日本浪人的槍彈,遂為無知豎子所辱。但李鴻章豈是懼罵之人,天下愚夫愚婦的舌頭,便能罵死我李鴻章嗎!”
恰如給李鴻章的話做註腳一般,此時大清的兩廣總督衙門給日本國行文,索要日軍在戰時拖走的“廣丙號”戰艦,說此艦系廣東所有,甲午之戰廣東並未參與,因此不得以廣東艦為戰利品。日本人接文後哈哈大笑,將文書扔在一旁,置之不理。
《馬關條約》在紫禁城皇帝的御案上押了好幾天了,光緒皇帝舉棋不定,茶飯不思,龍顏憔悴。恭親王奕祁、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孫毓文、徐用議等苦苦哀求光緒簽字用璽,軍機大臣李鴻藻、帝師翁同龢卻極力反對,兩派在上書房吵了起來,互不相讓。李鴻藻是清流派的首領,當時跪伏地上放聲大哭,請皇帝殺了李鴻章,然後焦土抗戰。
孫毓文卻說:“聖上,戰事一起,我國兵不勇、將不智,別說得勝,連京師之地也難以保住,還請聖上三思。”
李鴻藻咚咚叩頭,說:“保不住就遷都西安,寧願戰死,絕不能受辱議和!”
孫毓文氣急敗壞,說:“你為何不帶兵去打仗,只知講大話,什麼清流派,我看是青牛派,你就是那牛頭,死犟活犟。大家在京師可都是有家有室的!”
翁同龢一聽這話急了,大怒斥道:“你這是什麼話!只關心你的家室,誰來考慮國家的榮辱?”
孫毓汶知道情急下失言,忙糾正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我們怎也打不過日本人,早一天議和成功,國家就早一天安寧。”
光緒在龍案後輕輕的咬著牙,臉色煞白,恨怒交加,忽拍案而起,叫道:“賠款割地,千古奇辱!我要親率六軍出征,與日人決一死戰!”
引子 淚眼望江山,哭罷依然(2)
眾臣大驚,一齊叩首說:“萬萬不可,萬萬不可,皇上萬乘之尊,豈能涉此奇險!”
光緒嗔目怒問:“為何不可?”
恭親王奕祈連連叩頭,說:“自古帝王親征,不到山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