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關於國企改革和金融問題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克維茨認為:“就常識而言,發展私營經濟是一個很大的思想進步。我想重要的是允許它的存在不給它出太多的難題。在印度,據說如果你想辦私人企業,你要賄賂很多的人士才能辦得到。這當然只是道聽途說,我不曾去過那裡。私營者要做的事恐怕就是:遵紀守法、不汙染環境……國營企業是可以自食其力,而私人企業則更具效率。”1970年諾獎獲得主保羅·薩繆爾森認為:“如果短期的經濟增長強勁但卻伴隨著嚴重的財政赤字,而後者又來源於超量發行貨幣的行為的話,那麼我認為追求這種增長是很危險的……日本掀起了房地產熱,產生了大量‘泡沫’,它還掀起了股票熱……而當華爾街的經濟被收緊(加強控制)時,日本國內的經濟便陷入困境。”
1976年諾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認為:“高通貨膨脹是因為政府印製貨幣太多。就是這麼回事。那就是唯一的原因,哪裡都如此……從長遠的觀點看,通貨膨脹具有破壞性。它浪費人們的資源和努力,使得物價上漲,生產率降低。它就像‘酒癮’一樣,很容易使人們上癮,特別是使政府上癮,但擺脫它卻非常困難。”
1985年諾獎得主莫迪里亞尼說:“我總是告誡政府的有關部門,慎用通脹手段。因為其本意可能是透過高通脹推動高增長,但實際上卻減少了儲蓄,從而減少了增長。特別地,如果因此而使人們不再相信政府,那將是真正的危險。”
1990年諾獎得主莫頓·米勒認為:“股票市場是可以為企業提供刺激的。但,我們認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有嚴重問題。因為它們不單只是工廠,簡直就是城市,它們有學校、消防隊和其他很多單位……你們首先應該把企業與其他事業脫離,然後可以將工廠股份化,但必須想辦法安置那些從關閉的老企業裡轉移出來的工人……必須謹慎行事使這種過渡緩和一些。不要試圖立刻解決一切問題,那是不可能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預測中國經濟(3)
2。關於人口問題
1992年諾獎得主加里·貝克爾認為:“我們對大多數國家觀察的結果是:作為經濟發展的一條經驗,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特別是提高婦女的教育水平,人口的出生率就會下降……富人傾向於少生孩子,特別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生孩子就越少。因此,我認為教育是一國控制人口最有效的避孕藥和最好的解決方式……政府方面應發揮什麼作用呢?在促進和資助教育方面應發揮作用,特別是在中、小學方面。尤其是對那些貧窮的人,他們自己交不起學費,那麼,政府就應該在這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大多數國家完全或主要由私營企業為僱員提供崗位培訓這是現代人力資源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家庭是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給孩子教育、價值觀、訓練、知識和培養孩子的習慣。” 2005年,加里·貝克爾做客北京大學,發表了題目為“知識、人力資本、人口和經濟增長”的演講,其核心觀點是,人力資源將在未來的經濟增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貝克爾說:“在21世紀,人力資本將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起決定性作用,對知識的投資也將獲得回報。”《環球時報》記者宋念申採訪了貝克爾,並發表了題目為《愛學習的國家進步快》的專訪文章。
所謂的“人力資本”,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絕對清晰的定義。但貝克爾認為,人力資本包含的主要方面,是人的知識、技能、生產能力、價值觀、態度等。他用大量的統計資料證明,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學校教育、職業培訓及成人教育等,都已經獲得了越來越高的回報率。在現代經濟中,技術和人才已成為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要素。以美國為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同教育水平的人,在工資增長方面似乎變化不大,甚至高學歷者的工資增長,還一度出現下降的趨勢。1979年,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寫了本名為《教育過度的美國人》的書,書中認為,高學歷者工資水平相對下降,是因為受了過高的教育所致。“但是”,貝克爾說:“這本書問世的第二年,情況就出現了變化。”高學歷者的工資快速增長,到20世紀末,不同教育水平的人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如今,人力資源的投資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中,已佔有很高的比例。
在北京大學,面對眾多學子發表這樣的演講,有其獨特的意義。今天,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困擾中國大學生們的普遍問題。不少學生在提問時,都提出了就業市場上高學歷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