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生在上個月,即清兵退回去不久。
崇禎一口氣讀完這份以寧遠總兵吳三桂的名義上奏的緊急塘報,不由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皇太極以努爾哈赤第八子即汗位,上有兄下有弟,覬覦大位的就不少,眼下諸子侄環伺,虎視眈眈,家族必有一番爭奪,少不得殺個七進七出,他想,就是有這麼一個人,能內安外攘,速定局面,也一時不敢犯邊,看來,關外是可以高枕無憂幾年了。
想到此,他的味口突然來了,乃重新操起牙箸,且一反常態地伸向了邊上的八珍鴨脯。
當皇上讀塘報時,周皇后正惴惴不安地望著皇上,留意他的神色。這些日子,皇上每接到從遠方遞來的塘報不是發無名火,便是繞室彷徨,有時還淚眼汪汪,不想今日讀完塘報,不但面有喜色且立馬就有了味口,周後知道這塘報一定是報了好事,於是一邊親自為皇上佈菜、斟酒,一邊說:
第7節:3 御駕親征(1)
“皇上,可是李自成被官軍擒獲了?”
崇禎搖了搖頭,卻喜孜孜地說:“後金的憨王死了,包圍寧遠的兵也撤了,看來,後金將有內亂。”
其實,崇禎還有未盡之言,這就是上午的會議上,有人提出撤吳三桂的寧遠之兵,拱衛京師,但遭到大多數輔臣的反對。據他們說,撤寧遠守兵,等於是放棄關外大片國土,棄守封疆,這是要遭後人指責的,再說,寧遠一撤,後金兵勢必跟蹤而入,豈不是前門驅虎,後門進狼?不想眼下皇太極死了,皇太極死了,後金若內亂,寧遠兵是否可撤呢?
周皇后不知道皇帝的思路一下跑得那麼遠,她只知道,這些年後金兵直入直出,是鬧得舉國不安的重要原因之一,眼下後金有事,必無暇圖我,這難道不值得好好地慶賀一番?
於是,她在皇上面前的琥珀杯裡斟了滿滿的一杯酒,接著又在自己的杯裡篩了小半杯,然後先舉起了杯,說:
“否極泰來,好事成雙,憨王已遭天譴,流寇定伏冥誅,這以後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為此,臣妾敬皇上一杯!”
崇禎欣然舉杯,但才舉到半途,突然又想起了流寇,皇后說好事成雙,流寇將伏冥誅,真的會這樣嗎?眼下流寇已席捲三秦,且紫電青霜,躍兵威於黃河邊上,一旦河水封凍,他們能不立馬就攻山西?據諜報說,李自成已挾百萬之眾,若這是確信,就是將寧遠兵撤回也不濟事,因為吳三桂的兵才五萬多人。想到此,才燃起的那點希望之火立刻又熄滅了,不由放下杯箸,痴痴地望著皇后,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
“唉,好事成雙,好事成雙,朕就怕禍不單行呢。”
3 御駕親征
輔臣會議沒有結果,九卿科道中,卻不乏肯出主意的人。就在崇禎皇爺為西事繞室彷徨、無計可施之際,左都御史李邦華卻在這時上了一疏,提出了一個乍看像是匪夷所思的建議: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意在前方將士不肯用命,皇帝不得已只好親臨戰陣。這在以前是常有的事,成祖文皇帝就是在最後一次御駕親征時,崩於榆木川的。他的重孫子英宗睿皇帝以這位爺爺為榜樣,也來過一次御駕親征,結局卻很慘——竟遭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人俘虜了,這以後,御駕親征便不大被臣子們提起了。到了史稱“耽樂嬉遊、暱近群小”的武宗手上,宸濠反於南昌,雖然立馬就被王陽明捉起,但武宗卻以此為藉口,也搞了一次所謂“御駕親征”,但那不過是一場鬧劇,當時群臣諍諫,大家都認為皇上乃萬乘之尊,不宜輕出,所以,提御駕親征的差不多都被目為佞臣,備受孤立。然而,這個李邦華怎麼敢冒此大不韙?
崇禎皇爺卻心有靈犀——所謂御駕親征不就是皇帝離開京城的較為體面的說法嗎?天下勁旅,盡歸流寇,李自成就是不北伐,只要截斷漕運,京城也就不守自敗了,眼看朝中將相乏人,兵餉兩缺,何不遷都金陵,以江南的財賦為支撐,重整旗鼓,另募新兵,再圖恢復呢?
但他轉念一想,又覺此舉非同小可:且不說流寇尚未過黃河,皇帝就往南邊跑會被人笑話,就是丟下天壽山十二座皇陵不管,讓列祖列宗陰靈慘遭荼毒也是天大的罪名、洗涮不清了,再說,眼前這巍峨的紫禁城,玉砌雕欄、龍樓鳳閣也不能就這麼讓與流寇呀!
其難其慎,崇禎皇爺決定發交部議,心想,此議本由部臣提出,何不讓大家各抒己見?就在他提筆蘸滿朱墨,準備在李邦華的奏疏上批覆時,尚未落筆又猶豫了——他想起了這以前對後金的和議,想起了前兵部尚書陳新甲之死。
滿洲兵數次入寇,邊將望風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