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希特勒常常說此後的兩三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雖然他母親勸他——他的親戚催促他——去做工,學一個行業,他卻陶醉在將來做藝術家的美夢裡,在多瑙河畔逍遙閒蕩。他永遠忘不了16歲到19歲這一段年月裡“懶洋洋的日子”,做“媽媽的心肝寶貝”,享受“空虛的舒服生活”。
雖然體弱多病的母親靠微薄收入很難維持生計,年輕的阿道夫卻拒絕出外謀生來幫助母親。用任何正當職業來維持哪怕是他個人的生活,對他來說都是想也不願想的,而且畢生如此。
希特勒覺得快成年的這最後幾年這麼快活,其原因顯然是因為可以不必工作,這就使他有時間去沉思夢想,白晝在城市街頭或鄉間田野閒蕩,向同伴暢談社會流弊和糾正辦法,夜晚埋頭讀書,或者在林嗣或者在維也納歌劇院的後排座位後,站立著出神地諦聽理查德·瓦格納的神秘的異教音樂。一個少年時代的友人後來回憶說他是個面容蒼白、身材瘦弱的少年,平時羞怯怕生,沉默寡言,但是對於不同意他的意見的人,有時也會突然發出神經質的怒言。有4 年之久,他自以為深深地愛上了一位漂亮的金髮少女,名叫斯蒂芬妮,雖然他常常在她同她母親在林嗣的蘭德大街散步的時候愛慕地凝視著她,但是他從來沒有作絲毫努力來同她結識,而像許多其他東西一般,寧願把她保留在他幻想馳騁的夢幻世界裡。他給她寫了許多愛情詩,雖然從來沒有寄出過(其中一首題為《獻給心愛的人的讚歌》),但是卻硬要讀給他耐心的少年友人奧古斯特·庫比席克聽。在這些愛情詩裡,斯蒂芬妮成了《DieWalkuere》(《女武神》)中的少女,身穿一件隨風飄揚的深藍色天鵝絨長袍,騎著一匹白馬,馳騁在百花盛開的草地上。
希特勒雖然下定決心要做藝術家,最好是做畫家,否則至少也要做個建築家,但是他在16歲的時候已經熱中於政治了。當時他對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所統治的多民族奧匈帝國境內所有非日耳曼民族已經有了強烈的憎恨,對於凡是日耳曼的一切,都有著同樣強烈的熱愛。16歲的時候,他已經成了一個至死不改的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儘管過了這麼久的閒蕩生活,他似乎很少有一般少年所有的無憂無慮的心情。世界大事壓得他透不過氣來。庫比席克後來回憶說:“他處處只看到障礙和敵意??他總是碰到什麼東西同他作對,總是同世界鬧彆扭??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把什麼事情看得很開的??”
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厭惡學校的青年人忽然喜歡起讀書來,參加了林嗣成年教育圖書館和博物館學會,大批大批地借閱圖書。據他的少年友人回憶,他總是埋首在書堆裡,其中最喜歡閱讀的是關於德國曆史和德國神話的著作。
林嗣只是一個外省城市,不久之後,金碧輝煌的巴羅克式的帝國首都維也納就開始向這個雄心勃勃、幻想馳騁的青年招手了。在1906年過了17歲生日以後,希特勒帶了他母親和別的親戚給他的一些錢,動身到這個大都會去住了兩個月。雖然維也納日後成了他度過他一生中最慘淡歲月的地方,慘到幾乎流落街頭。但是在他第一次到那裡的時候,維也納卻使他目眩神迷。
他成天在街頭閒逛,興奮地瞻仰環城路附近的宏偉建築,在博物館、歌劇院、劇場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繚亂,如醉如狂。
他也去打聽了維也納美術學院的入學手續,一年以後,1907年10月,他又回到首都來參加入學考試,這是他要實現做畫家的夢想的第一個實際步驟。他當時年方18,充滿希望,但是這種希望馬上化為泡影。看了維也納美術學院的甄別名單上的記載就可知道。
下列諸生考試成績不良,不予錄取??阿道夫、希特勒。籍貫:茵河畔的勃勞瑙。生日:1889年4 月20日。民族:日耳曼。宗教:天主教。父親職業:公務員。學歷:中學四年。考題:人頭像。
評語:試畫成績不夠滿意。
次年希特勒又試了一次,這次他的繪畫太差,根本沒有讓他參加正式考試。對於這個雄心勃勃的青年來說,正如他後來所說,這彷彿是晴天霹靂。
因為他原來有絕對自信,以為一定會成功的。據他自己在《我的奮鬥》中的記述,他要求院長說明原因。
那位先生告訴我,我所繳的幾張畫肯定地說明我不適合學繪畫,我的才能顯然在建築方面;他說,對我來說,維也納美術學院的繪畫系是肯定不合適的,合適的地方是建築系。
年輕的阿道夫願意同意這一點,但是他又立刻發覺,遺憾的是,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