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頁)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缺陷,多給孩子積極向上的東西,同時也使自己得到提高。
張正林的母親說:父母好當,但要做到合格就不容易了,而要做有魅力的父母,就更難了。俗話說:勺子哪有不和鍋沿碰撞的。孩子畢竟年紀小,無論從閱歷還是生活經驗來看,與父母都相差太遠了。所以,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認可,就得了解自己的孩子,多與他交流,與此同時,還要力求展示自己身上的美德,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後,才有可能聽你的話,拿你的話當回事。做父母的才有威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家,更是一位最佳的模仿者。模仿對孩子而言是另一種學習結果的來源,而他們模仿學習的物件就是父母。我們經常可以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發現父母行為模式的影子。因此,孩子能否有一個好的修養,就看父母的魅力了。
人們常說“看到小子,就知老子。”此話雖然有點俗氣,卻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孩子的品行和習慣,孩子的修養和氣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人格魅力。所以,做父母的不要期待孩子一夜之間成為德才兼備的完美孩子,而是需要身為家長的你們,如何縮小自己身上的缺點,放大自己身上的優點,爭取做孩子眼中的“魅力”父母!
梅朝耀點評
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充分發揮“鏡子”的作用。引導孩子熱愛學習,從而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人只有真正地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而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認識自己都是依據他人的反饋而實現的。就像人們透過照“鏡子”來觀察自己,認識自己一樣。所以,孩子照父母這面“鏡子”的時候,最好是看不見父母明顯的“指示”和“要求”,而是接受父母的影響,但他又沒有覺得被動,而是覺得心情愉快,這時,父母的想法就很容易內化為他自己的選擇,這就形成了他自己的態度。相反,最讓孩子傷心、失落的是,家長總是用一種懲罰和評判的目光來“審查”他。
父母有魅力,孩子有修養(3)
古人曾說:“君子不可不修身。”又云:“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增強生活能力。良好修養乃立身之本。同時,個人修養還往往決定其事業的成功與挫折。人們說:天生麗質。如果說相貌是天生的,那麼修養卻是後天培養的。孩子修養如何,都是父母這面“鏡子”發揮的作用。
說到人的修養,這裡舉網上的一個例子:某大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學生。但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該公司陸續開除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僅僅留下1名大專生。據該公司反映,這些大學生被開除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不能勝任公司的人才需求。目前,公司以大學生缺乏修養“炒人”的事情屢有發生,他們找這樣的藉口“炒人”並非毫無道理。公司直接指向的,正是當下一些大學生所欠缺的方面———個人修養。表面上看這是細枝末節,但恰恰又是做人的基本修養。
曾有一男生在與客戶吃工作餐時,誇誇其談,大聲喧譁,不但使公司領導無法與客戶交談,而且席間還張嘴把痰吐在客戶腳邊,嚇得客戶跳了起來,但該男生卻啥事沒有,繼續吃飯。此君不懂基本禮貌,行為粗俗,令人生厭,炒之實不足惜。
以上兩例警示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個人道德修養關乎人的立身之本,不可小覷。而孩子是否有好的修養,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父母的家庭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家庭型別及其教育效果:一種是家長的文化素質較高,思想行為素質也較高,其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綜合素質較高,我們稱這樣的家長是魅力家長;另一種是家長的文化素質低,思想行為的素質也低,其家庭環境中長成的孩子往往綜合素質較低。當然這雖帶有普遍性,但也並非絕對的,也有很多家庭的素質與孩子的素質並非一致或同步的情況。
一般來說,父母在孩子中的威信越高,他們的魅力也越大,教育作用也就越大,也最受孩子們的歡迎。所謂“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譽。威信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意志服從。父母的威信主要表現在:孩子尊重、愛戴、信賴家長;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能自願地毫不勉強地接受。所以父母的威信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是孩子自覺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實踐證明:如果父母沒有威信,儘管態度認真,教育嚴肅,但孩子仍然當作耳邊風;相反,如果父母有威信,不用講多少道理,孩子也能令行禁止。由此可見,要搞好家庭教育,必須努力建立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