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的是從教課書上學的,應該比較可信,還有好多都是從野史和戲劇中看到的,你們聽聽就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然後把自己在歷史書中學到的,電視劇和小說看到的關於唐太宗遠征高句麗的失敗,武則天篡唐為周,後來被親孫子李隆基發動宮變又改為大唐,一手開創了大唐盛世的繁榮和輝煌。
還有後來安史之亂對大唐的摧毀,從那以後大唐國力一落千丈,因為藩鎮割據四分五裂,開始走下坡路,直到後來滅亡。
明澈和明淨聽到長孫皇后英年早逝,太子李承乾被廢,後來晉王李治繼位,居然立父皇的才人武媚娘為皇后,導致大唐禍事連連,皆憤慨唏噓不已。
難怪林心怡信中希望丈夫以後能鎮守西北遠離朝政,如此混亂的朝局,遠離朝廷政治中心,手握一方大權是最明智的選擇。
好在此時李世民正值盛年,離他晚年還早著,一切都還來得及,他們有的是時間慢慢謀劃。
長生講完後又無奈地說:“我以前看到的野史,說武媚娘是李建成投胎後復仇的,專門禍害李氏皇族的子孫,連自己親生兒女也不放過,還親自下令杖斃了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聽起來倒真的象是建成投胎復仇似的。”
明澈和明淨俱都沉默不語,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慘死的那麼多兒女,有的呀呀學語,有的尚在襁褓之中,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再一次意識到了權力的瘋狂和可怕。
明淨嘆了一口氣說:“看來我以後就做個駙馬都尉算了,如果皇上要起用我,我就外放為官,帶著長生和孩子到處走走,不困於長安一城。榮華富貴享多了也就那麼回事,不如去長見識開眼界。”
明澈也說:“雖然心怡走了,但是我打算遵從她的遺願,以後常駐西北守衛邊疆。
現在是夏季沒有戰事,等到冬天草原上的牛羊被風雪凍死,開春後韃子們沒有吃的,肯定要南下搶東西,到時戰事再起,我就主動申請去西北打韃子,也就順理成章的留下來了。
以後無論是誰把持朝政,都不敢忽視西北的安寧,更不會輕易招惹西北邊將,還要用心優撫邊將,保持一方安寧,否則內憂外患交加江山也坐不多。
去駐守邊疆,不但位高權重,還不受制於人,又不參與朝政紛爭,倒是一個好差事。
安陽以後願隨我去就一起去,她不願去就和孩子留在京城,我每年回去探親就行。不怕你們笑話,她對我倒是一片真心,肯定會跟著我一起去的。
她一向身強體壯,肯定能適應西北的氣候,到時我們的孩子出生在西北,從小也會適應的。
至於姝兒,明年她就十二歲了,該議親了,她的身體不適合去西北,我希望她留在京城,到時找一個門好親事,她有縣主的封號,又有我這個手握重兵的爹爹,還有你們和淮安王府照應,相信誰也不敢和她過不去的。
西北就是我們最後的退路,我一定好好經營,朝政平靜時大家想去哪裡就去,想在京城享受榮華富貴也行,萬一有什麼事,西北就是大家的退路。”
長生想到姝兒關於讓安陽一直生兒子的話,忍住笑說:“那安陽可要多生兒子,軍中更適合男孩子,到時虎父無犬子,上陣父子兵,謝家父子肯定揚名西北威名無匹!
至於姝兒,就常留京城做個嬌嬌女就好,反正有我們照應,有你們在西北建功立業,無論太宗高宗男皇女帝,誰也不敢輕視她分毫!等小錦媛大一些,我們就帶著她和姝兒一起去西北探望你和安陽。”
大家聽的熱血沸騰,明澈又說:“至於謝明清和二房,就把他們守著祖業安享榮華富貴吧,反正那是老夫人最看重的東西,全都給他們,有人替我們守著最好,免得我們要費那一份心思。”
因為事關重大,幾人又一再約定要守口如瓶,絕不能對外透露半點口風。
長生更是一再交待,不能利用自己這點先知去做任何事,絕不能改變歷史程序,否則誰知道會引起什麼更大更嚴重的變故,他們旁觀就好,保護好自己就好。
為此,她特意講了前世的一宗傳說告誡他倆,說是太宗晚年,有兩個極有名的術士,一個叫袁天罡,一個叫李淳風,他們倆曾先後算出“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太宗就想找到那個人殺掉,他倆說天命不可違,強行逆天改命,將會帶來更大的禍患,李氏子孫會被屠戳至盡,最後太宗只得妥協。
兄弟倆都是有見識的人,自然知道長生這番話的深意,當即讓她放心,他倆不會有任何不應有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