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家庭教育未把獨處能力作為學生未來一輩子所必需的素質來培養,這是全國性的失誤。據新華網2006年4月26日報道,一項有6000餘人參與的題為“80年代獨生子女的孤獨與親情”的調查顯示,61%的人認為,獨生子女更孤獨寂寞,幸福與悲傷很難與人分享;約70%的人希望家中能有兄弟姐妹與自己做伴。鑑於中國獨生子女的這種特殊國情,提高孩子的獨處能力顯得更有實際意義。
▲虹▲橋▲書▲吧▲BOOK。
第33節:18 職場成功從快樂獨處開始(1)
18 職場成功從快樂獨處開始
諸葛亮有一千古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孤獨是一種美麗。人獨處時,會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更容易面對自己的靈魂,面對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面對身處的這個世界。人極容易受他人影響和感染,在群體活動中,哪怕是夫妻,都會有意無意地受對方支配,促使心理變化。只有獨處時,靈魂才是完全自由的,思想才是隨心所欲的。如果說思想的火花常常來自於與他人互動,那麼,要想燃起思想的熊熊火焰並使它鑄造出鋒利武器,則更多的是在獨處的時候。科學研究、寫作等等,都是如此。遺憾的是,人們在強調社交能力和外向活躍的同時,把獨處這種非凡的偉大忘得一乾二淨,更沒有想到把獨處作為最基本的能力來培養,這是一大失誤。
請非常堅定地對你自己說:孤獨絕不是無能或負面的。負面的是沒有獨處能力。不能在孤獨中欣賞自己、欣賞生活,才是真正的無能。獨處時,能把自己的知識、愛好和情趣調動起來,這種能力比社交更重要。
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熱鬧,人最後面對的還是自己的身心。所以,關注自己的重心是如何做一個人,如何使自己生活得有意義、有品位,而不是出人頭地。這樣,一個人獨自生活雖然有挫折和不開心的時候,但會豐富多彩、自由奔放。
羅素說過:“那些在童年孤獨的人要比受到寵愛的人日後更會成功。一個不具備精神獨處能力的人,不可能成為偉人。”遺憾的是,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往往把孤獨僅僅視為一種病態或某種心理疾病。我們必須為孤獨正名。英國精神科醫生安東尼?斯托爾為此寫了一本書《孤獨》,他在肯定人際交往的價值的同時,著重論證了孤獨是人生意義的重要源泉,對於具有創造天賦的人甚至是決定性的源泉。他指出:“獨處能力與自我發現和自我瞭解有關,即關係到一個人是否能察覺自己內心的真正需要。一個人的生活,如果沒有孤獨交錯著,他的智力範圍將永遠無法拓展。”他用大量的例項來證明孤獨在生命中的價值,其中包括它的心理治療作用。
孤獨的價值及其心理治療作用是無需證明的,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固然很多成功需要與人合作,但更多的成功往往從獨處開始。只不過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罷了。詩人和作家都有這種體檢:自言自語是他們文學創作的開始之一,並且在獨處時他們才能真正創作。對於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來說,獨處能產生重要的靈感,它提供一個重新開始和反省的機會。畫家、雕刻家和作曲家有大量的時間是一個人獨處的,因為只有那樣,他們才能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科學家更是如此,如果他們不能忍受孤獨,肯定會一事無成。
印度有一句至理名言:“你只有在獨處時才會成長起來。”在獨處中,因為專注,我們對內心世界有意無意地整合,孕育、喚醒和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快樂興奮,平時的鬱悶情緒會一掃而光。所以,詩人和作家的獨處寫作拯救了他們,科學家們在獨處時產生了科研的靈感,使他們走向成功。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經驗是最奧妙的,對治療心理疾病最有療效。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調節到內在記憶中的恰當位置上。經過整合,儲存在腦子裡的外來刺激才能被自我所消化,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
有無獨處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精神家園,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面世界的關係。缺乏獨處能力的人,很容易只是順從而不是體驗外在環境,世界對於他僅是必須適應的物件,而不是可滿足他精神和自我的場所,這樣的生命缺乏獨立個性,往往被動消極。
現在很多年輕人,別看他們喜歡標新立異,吹捧個性獨立,但實際上遠不是那麼一回事。由於沒有良好的獨處能力,他們孤獨時除了上網看電視,就覺得很無聊沒趣。他們追隨時尚,趕時髦。本來,最好的時尚是高雅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