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成祖正文卷第117章八百背嵬軍邸報進京的第三天,政事堂便無異議透過升任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的議案,只等趙桓返京透過,岳飛就會成為大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大將。
不但是節度使,還給了河北路制置使的官職,統管黃河防務事宜。
其實在這一塊,政事堂還是有爭論的,張邦昌希望限定為各州諸軍事,可張叔夜卻堅定認為應該節制一起,最終妥協的結果,就變成了防務事宜這種模稜兩可的用詞,狹義的防務就是打仗,可廣義上徵兵啊,修城啊,安排人事啊,全都屬於防務,就看怎麼解釋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政事堂會議,李邦彥和吳敏也參加了,至於白時中,則是染病臥床,並沒有前來。
李邦彥自始至終,都沒有說話,只是笑呵呵看著其餘諸公。
這傢伙越來越覺得自己英明瞭。
其實岳飛這件事很複雜,就包括訛傳岳飛戰死,妻子改嫁,後來又去找岳飛……這裡面的事情並不單純。
按照李邦彥的預估,官家必然震怒,然後大肆抓捕背後之人,掀起一場大獄,用滾滾人頭,證明天子的威嚴。
可李邦彥萬萬沒有想到,趙桓把一件複雜到了極點的事情,簡單處理了。
藉助邸報,一篇故事,不但洗刷了岳飛的委屈,還塑造出一個為國忘家,有情有義的武人形象。
這一篇文章,讓岳飛名聲大噪。
朝野上下,全都知道了這位精忠報國的好漢子,甚至把他和韓世忠並列,稱為大宋雙璧,國朝柱石。
有了這些評價,大勢所趨,岳飛建節,自然是水到渠成。
這種處理方式,雖然出乎預料,但也符合趙桓一切以抗金為主的主張,算是預料之中。
可真正驚人的是趙桓用的手段。
這位官家甚至還在太原,甚至沒有跟宰執商談,更沒有大動干戈,僅僅是一篇小文章,就達到了目標。
不得不說,邸報可真是神奇!
官家手裡,又多了一樣大殺器啊!
作為幾十年宦海歷練出來的極品油條,李邦彥對於朝堂權力的執行,有著獨到的見解。
誰都知道,天子是九五至尊,口含天憲,生殺予奪,權力大得嚇人。
沒有人可以明面上反對天子,也沒有誰敢正面抗衡天子權威,哪怕在大宋朝也不行,那叫謀反,謀大逆!
是要誅殺九族的。
可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滿朝大臣,都是天子的工具人呢?
恰恰相反,正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所以皇帝的權力才太小。
很矛盾嗎?
原則上皇帝什麼事情都能管,可偏偏天下這麼多事情,皇帝也是一天十二個時辰,就算不吃不喝,他能管多少?
因此就要有一群人,替皇帝整理各種事務,安排輕重緩急,請皇帝示下,形成旨意,然後落實下去。
皇帝也不可能無所不懂,還要有人給皇帝提供諮詢建議,如果皇帝年輕,還要有師父教導,
假如皇帝身邊的這群人,都有著共同利益,彼此勾結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皇帝的知識獲取被限制了,說白了,就是三觀由人家塑造,平時做什麼,由人家安排,面對問題,也要靠這些人提供建議。
這要是能不成傀儡,簡直都是奇蹟了。
基本上除了開國皇帝,還有少數異類之外,其他的皇帝,都逃不過這個怪圈。
這種環境出來的天子,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大宋仁宗,至於他幹得如何,交給大傢伙評論了……
有這麼一群人在身邊,任何政策,從最初的擬定,就夾雜了不少私貨,等到制定出來,讓下面落實,這個過程中,除了少數言官能監督之外,根本就無從約束。
假如言官也加入這個集團,那皇帝就徹底成了聾子,瞎子。
大宋朝講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這話不算錯。
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難道和武夫共天下?和閹人共天下?或者和世家門閥共天下?
貌似還不如士大夫呢!
真正的問題在於只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身邊沒有別的人了。
士大夫雖然主張有很大差別,彼此針鋒相對,甚至是你死我活……但是在撼動這個集團根本的時候,人家可是會一致對外的。
慶曆新政,熙寧變法,都是這麼垮臺的。
這就是無限皇權和有限能力之間的矛盾,千百年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