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墳墓裡去做什麼?
在甬道前方有比其它石碑顯得更高大的一塊,是用十分堅硬的花崗岩雕刻而成的,能在上面留下些許痕跡,除非是硬度極高的刻刀,這種刻刀的刀頭應該鑲有金剛石之類的稀有礦物,就算在今天也是價值連城,而在明代此種礦石還未從非洲引進中國,這裡的匠人又是如何擁有的呢?
我想了一想,卻怎麼也不能想通,目光隨意的落在石碑所刻留的文字上,那是一首沒有留下落款的七言絕句:飄泊江湖三十年,身世如夢夢如煙,彈指京華浮雲處,何曾見我到人間。
此詩韻律雖不甚工整,但字裡行間浮出幾縷看過世間悲歡的滄桑,就連眾生彷徨難捨的繁華人世都已不再有半點依戀。
我不明白,寫下這首詩的人為什麼要將它刻到建文帝墓葬中的碑石上,而且是刻在世間最為堅硬的花崗岩上?他是誰?
我繼續向前行去,在甬道的盡頭,出現了一座鑲有鐵柵欄的半圓形拱門,柵欄已經鏽跡斑斑,我只用了三分力氣,就將其拉開了能鑽入一個成年人的空隙。在鑽過鐵柵欄之後,我看到又是不規則的石階出現在眼前,可這一次,它們是向上盤升的。
在這些盤旋上升的石階頂端,陡峭的甬壁正中儼然鑿出一道高大的石門,門楣上鑲著一塊陰刻的石匾,匾中有字,是元四家之首倪雲林一派一路恣肆張揚的筆法,其內容令人不得其解:“惜殺”。
我真的不能理解這兩個字所要表達的具體意思,它們本身的字義截然相反,一個向善,另一個卻是說惡。而連在一起卻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片語。在這種地方,刻留著這樣一塊牌匾,是建文帝在彌留中的囑咐,還是別有隱情?我想,這恐怕已成了千古之謎了罷,暗自噓唏了片刻,便走下去推了推石門,門竟然觸手而開。
在手電筒光照的範圍內,我看到一座更高更大的殿堂呈現在眼前。
不知是我這個人天生走運,還是在冥冥之中自有諸路的神仙保佑,到現在,我已確信,我真的進入了整座墓藏的中心,因為,我看到在這處莊肅殿堂正中的石質圓臺之上,擺放著一隻巨大的棺槨,棺槨四周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箱子,而圓臺下邊也擺放著一些祭祀用的金屬、陶瓷之類的器皿,在殿堂的正南方,聳立著另一座異常高大厚實的石門。石門下裝有兩排黑色的木鐵結構的機械製品,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應該是守護這裡的最後一處屏障,明代的火器:統弩。
那個門是真正通向這座主墓室的正門。而我走進的,極有可能是最後離開此時的監工者所走的暗門,當我回頭端詳這座門時,它在裡面的樣子和我剛才看到的大不相同。如果將此門掩上,它便和整座殿堂牆壁的顏色混為了一體,不仔細的觀察,是根本不會被發覺的。
我忽然有些明白,自己跌落下來的窖井是有何種用途了:當最後離開此處的工程監督者將建築工人們巧妙的滅口之後,透過這道門的途徑把屍首運到了窖井後面的石屋當中,然後,再經過那個低矮的暗洞離開的。當然,他之所以能從五米高的窖井裡脫身而出,應當是做好了非常充分的準備。而且,窖井上部的活動木板在最初設定時絕對不會像現在這般的破敗腐朽,這恰使我誤打誤撞的躲過了第二道拱券口之後的一路機關、毫髮無損的直接抵達了主墓室。
真是造物弄人。
我暫時的放棄了腦海裡還在糾纏不休的某些想不分明的問題,小心翼翼的走向大殿中央壘砌的圓形石臺。
〖①十六破字訣:在古代盜墓這一行當裡,有一種是授命是皇帝的專屬盜墓者,這個說法最早緣自三國魏晉時期的曹操當權之時,為了養活自己手下的幾十萬軍隊,曹操雖是雄才大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到了後唐五代時期,這一型別的人物在後梁朱溫的麾下就有個名正言順的官銜,被稱作“摸金校尉”或“發丘中郎將”,專為暴虐貪婪的朱溫朱進忠進獻深埋於地下的奇珍異寶。十六破字訣便是摸金校尉善使的一種專破墓葬內部機關的秘籍。至於此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誰也不曾光明正大的站出來證明過。各位讀者在這裡就全當齊東野語,姑妄說之且聽之罷了。〗
第十二章 重見天日
圓形石臺的直徑根據我的目測來看大概有9米左右,而擺放在其中心部位的棺槨所佔的面積是這座石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這具棺槨的長度應該不小於3米,寬度在1。5米到1。7米之間。棺槨是用上好的檀木製成的,外表塗了紫漆,漆上還遮了封蠟,像是皇室的規格。棺槨上部蓋有一席錦緞,我走近看時,錦緞的顏色和質地依舊如新,就彷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