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是毒品犯罪已嚴重威脅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一方面,毒品的生產、販賣和消費對一如家和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構成威脅,毒品交易額約佔世界經濟貿易總額的9%以上,僅美國每年毒品消費就達400億美元以上。另一方面,販毒集團憑藉毒品交易牟取的鉅額資金,收買、賄賂國家高階官員和執法人員庇護,嚴重腐蝕了各國政府公務員隊伍。更嚴重的是,各大販毒集團紛紛購置小精、尖的現代化武器建設武裝力量掩護販毒,並且時常為爭奪地盤和勢力展開武裝火併。象“金沙角”原坤沙販毒集團擁000多人的武裝部隊,政府軍多次圍剿均慘遭重創,足足和政府軍抗衡了十幾年。哥倫比亞販毒家族德林卡特爾集團,擁有武裝部隊2萬餘人,直接左右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成為凌駕於國家之上的黑社會勢力,嚴重威脅、破壞著一個乃至幾個周邊國家的政治局勢和社會穩定!
從國內著,自80年代以來,我國在國際毒潮衝擊下,毒品犯罪已形成迅猛蔓延之勢;從警方最高權威部門公佈的數字看:1983年,全國查獲制販毒案件僅5起、繳獲鴉片5。25千克、海洛因5克,1991年至1995年,全國破獲制販毒品案件高達12。5萬起,繳獲鴉片10。6噸,海洛因15。8噸,大麻3。4噸,冰毒2。3噸。逮捕制販毒品犯罪分子33216人,依法判刑25893人,其中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5349人!在上述依法懲處的毒品犯罪分子中,有30%是境外黑社會組織人員;從查處的境外黑社會分子數量上看,雖然不足萬人,但他們的活動能量、滲透力度、作案程度,卻是國內新生毒品犯罪分子的幾倍甚至十幾倍!80年代,這些境外黑社會分子僅在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甘肅等地滲透活動,但發展到1996年,幾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不同程度的發現了他們活動的足跡。正是這些境外黑社會販毒分子,開闢了若干條“中國通道”,把“金三角”的大量毒品“假道”中國,源源不斷地銷往歐美等國際市場;正是這些境外販毒分子極力營造“中國毒品市場”引誘我國吸毒人數猛增到50萬人以上;正是這些境外販毒分子的猖獗活動,迫使我國不得不拿出大量人力物力大規模開展禁毒活動,先後對吸毒成癮危害社會和家庭的人員強制戒毒18萬人以上,勞動教養戒毒10多萬人。
綜觀近10年來境外黑社會販毒分子的活動軌跡,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假道中國,過境販毒。80年代,境外黑社會販毒集團主要派遣若干小股販毒分子入境活動,煞費苦心地開闢“中國通道”,而主要的毒梟卻坐鎮境外指揮排程。這些同國際販毒網緊密勾聯制販毒品的老闆、中間商或代理人,主要麇集在香港,因為香港不僅是“金三角”經泰國海路傳統的販毒主通道,也是“金三角”從新闢“中國通道”轉銷歐美國際市場的“中轉站”。這種格局就決定了假道中國的大宗毒品,買賣活動必須在境外進行貿易。通常情況下,毒梟們先在“金三角”進行訂貨洽談,然後組織人員假道中國販運到香港、臺灣、澳門,等貨物轉上國際販毒網後再作結算。像90年前我國破獲的震驚世界的“412”和“8911”特大販毒案等,基本上都是毒梟們事先在緬甸、泰國訂貨,然後過境中國轉運到香港進行成交的。
由於販毒分子入境後在“中國通道”上屢屢“走水”落網,使境外毒梟們非常頭疼,於是,他們就在販運路線、方法和技巧上苦苦鑽營,逃避大陸警方偵查。早些年,毒販們主要選擇瑞麗、畹町、潞西一帶入境,後來滇西一帶警方加強了防控,毒販們義轉向臨滄一帶另闢通道。他們入境後,往往避開怒江天險的紅旗橋、東風橋等,專揀人煙稀少的偏僻山道通行。由滇入粵的毒販們為了躲避查緝,甚至繞道川黔,遠涉陝甘山區。在販運載體藏毒方面,更是挖空心思。有的混裝於木材或藥材中,有的隱藏在汽車備胎或備用油箱中;也有的藏匿在電視機映象管裡,還有的把海洛固溶成液態浸在衣物中。但大宗的販毒團伙則重點在汽年的隱蔽部位上作文章,偽裝的天衣無縫,不是非常內行地道的人,是很難查出破綻的。
第二階段,僱傭“馬仔”,內外勾結。境外黑社會販毒分子們從屢屢落網的教訓中悟出:要在“中國通道”上完成大宗毒品販運中轉,沒有境內人接應掩護,不僅成功率太低,而且隨時會招致滅頂之災。於是,從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來,境外毒販子們改變了“獨吞”、“獨行”的方式,不借丟擲鉅額資金大量僱傭“馬仔”,具體實施毒品走私入境和接應毒品出境。他們僱傭的“馬仔”,基本是三種人:一種種是認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