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那只是率真,則未嘗不是另一種境界。
名作家琦君女士曾說,她跟另一半常難得有說話的機會,只好在桌上留字條,我乍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琦君好文章不斷,漸漸領悟夫妻相處的另一妙處:“Cive…Him…or…her…a…break!Leave…aspace…between…each…oter!在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間,讓大家保留一點自己,而不必成天膩在一塊。”
熱戀中的朋友,一定不會同意我的看法。
因為平淡入妙的境界,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工夫,是達不到的!
母親,不論她天生是否強壯,她婚前是不是嬌弱。
似乎只要成為母親,就自然變成了“超級媽媽”。她必須“超級”,否則就不配做“媽媽”!
超級媽媽
在老婆梳妝檯上看到一個奇怪的擺飾,原來是兒子送給他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那是一朵用布做的大花,放在小小的花盆裡。花瓣不是紅、黃那樣豔麗的色彩,而是藍的。尤其妙的是花的中心。一張白白的面孔,畫著兩撇倒掛的眉毛、一雙失神下垂的眼瞼和充滿血絲的眼睛;還有那已經扭曲走形的笑容。花盆裡則插著一個小牌子——“超級媽媽(super…Mom)!”
這是多麼傳神的一朵母親之花啊!充分形容了大部分的母親。
母親,不論她天生是否強壯,她婚前是不是嬌弱,似乎只要成為母親,就自然變成了“超級媽媽”。她必須“超級”,否則就不配做“媽媽”!
她們要是家裡最早起的人,做早餐、準備便當、叫孩子(可能包括先生)起床;她們也總是最晚睡的,做最後的清理,處理信件雜務,哄孩子(可能包括先生)就寢……。
做為“超級媽媽”必須帶孩子去看病,自己卻不能生病,尤其不準在和先生生病的時候生病;即使生病,也不能倒下。她要像“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中,那隻站在前面的大母雞,伸開雙臂,瞪大眼睛,去阻擋老鷹的攻擊,並接受後面一大串小雞的拉拉扯扯!
這世上多少母親,就像那個張毅導的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那一生多半是施,而不是受。最起碼施得多,受得少。
雖說“施比受更有福”,但憑什麼施的人要不斷地施?只為了愛,而不要求回饋?甚至施捨到自己透支,成為那朵藍色的花?
是的!孩子們會感激,如同我的孩子在母親節送上那朵藍花。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多麼透支地付出。問題是口頭的感激和心頭的感激,若不能化為行動,又具有多少意義?
我常說:“一個人在岸上大喊‘救人哪!有人掉在水裡了!’遠不如他真正跳下水去救,或扔下一根繩子,伸出一隻臂膀!”
可是有幾個做女子的伸出了這隻臂膀?
令人驚訝的答案應該是:不是他們不伸,而是大人沒教他們伸。那阻止的人總然常是母親!
許多母親對孩子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只要你好好唸書,家裡事不用你管,老孃一個人應付得來!”
於是孩子不覺得母親需要他。他既然不必對家庭付出,也自然減弱了家庭意識。
母親叫起床、做早點、準備便當、開車送我、帶我看病、幫我削鉛筆、洗衣服……都是當然!
什麼叫做“當然”?“當然”就是例行公事,理當如此做,自然也就無所謂感念不感念。而當有一天母親不再這樣,我就要不高興!
那些做為“超級媽媽”的,確實可以肉體疲乏、心靈充實。但她們忽略了兩件重要的事:一、家庭是個共榮圈,你不讓孩子參與,他們沒有參與感,也就很難愛這個家,不愛這個家,就不愛你這相“超級媽媽”!不論他們嘴上說多愛,行動上的冷漠,就是證明!
於是你成了“寂寞的超級媽媽!”
二、你不讓孩子做事,孩子連熱油鍋表面不一定冒熱氣都不知道;連搬一件重傢俱,應該怎麼使力,都不瞭解……。當他們突然進入社會,會頓時難以適應,結果造成許多逃避的心態,和危險的情況。
做母親的人,最重要的責任是“教養子女”,但是大多的母親只知“養”不知“教”,最起碼不知道“教孝”!
不論什麼時代,也不論中國怎麼西化,“孝”絕對是應該維護的美德。可悲的是,今天中國的母親,常沒有學會西方的使子女獨立自治,卻採用了西方的放任、自由,和東方的溺愛,於是當西方的“超級媽媽”都變成藍瓣白臉的花朵時,東方的媽媽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