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4/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產品賣得好,公司贏利狀況良好時,這些問題從來就不會出現。
缺乏對外部戰略統籌考慮的管理者,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內部。他們會給員工施加更大的壓力,一級一級地傳遞,就像保險公司把任務分配到個人一樣。例如,銀行業普遍採用了把存款任務分解到個人的做法。
企業在發生變化時,外部工作的有效性常常是自變數,而內部工作則是因變數,這一點並不為人所知。大眾觀察到的事實是因為內部亂了,外部才搞不定,或者由於內部管理井井有條,才取得了外部的勝利。
思科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思科創始人桑迪·勒納和倫納德·博薩克他們夫妻倆都非常不擅長管理。在引進錢伯斯之前,公司內部勾心鬥角、紛爭不斷。
大多數外部評價很高的公司,或者是績效很好的公司,他們內部的員工並不滿意公司的狀況,諸如低效率的組織,冗餘的員工,無能的上司主管等等。找到一個在表面看來很風光的公司很容易,但是找到一個連內部員工都滿意的公司實在是太難了。員工抱怨的這些也確實是實際情況,但這些糟糕的狀況對公司的績效即使不能說毫髮無損,起碼也影響不大。為什麼呢?因為公司的生命線在於解決外部問題的能力,優秀的公司在和其他公司爭取訂單時經常取勝,這就已經足夠了。
不是說對內部管理保持適當的張力是沒有必要的,而是說,在缺乏全面地把外部問題考慮進來的情況下,內部的管理常常失效。在一個低效率的難以取得訂單的體系下,給員工制定高額的任務無異於緣木求魚。而實際上很多公司和企業卻恰恰就是這樣運作的,結果當然是一個接一個地失敗。
對外部的管理問題是模式識別問題
除了少數非常愚蠢的管理者以外,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外部問題的重要性。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