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庋芯康拇�硇怨鄣閌銎饋罰�賾崢善健⒗釕髏鰲⑼蹺骯庵鞅嗦碸慫賈饕逖芯柯鄞緣�5輯《農業農民問題與新農村建設》,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84頁。在後續的研究中,徐勇教授概括出20世紀中國破解〃三農〃問題的四種視角,即:以孫中山、毛澤東為代表的制度主義視角,以梁漱溟、晏陽初為代表的文化主義視角,以費孝通為代表的工業主義視角,以卜凱為代表的技術主義視角。參見徐勇:《破解中國〃三農〃問題的四種視角》,引自2007年3月22日徐勇教授給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2006級博士生的上課課件。但農民戰爭和農民運動研究也沒有被納入徐勇教授的文獻綜述範圍。
項繼權對中國農民問題研究作了視野較為開闊的文獻綜述,其特點是比較全面地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包括海外學者在內的中國農民問題研究的學術系譜。詳細內容,參見項繼權:《集體經濟背景下的鄉村治理——南街、向高和方家泉村村治實證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9…43頁。郭正林教授對198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政治學研究作了一個囊括中外學者在內的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綜述。在郭正林的綜述中,國內外學界對中國農村政治研究的理論視野和概念框架主要有國家與社會關係、政治經濟學、新制度主義等理論框架。國家與社會的理論框架是西方學術研究的方法論傳統,公民社會、法團主義、權力與權利、官治與民治、政府與社會等概念都可以從國家與社會的理論框架中延伸出來。郭正林指出,黃宗智提出的〃第三領域〃、舒繡文的〃蜂窩結構〃、蕭鳳霞的〃細胞化社群〃、杜贊奇的〃權力的文化網路〃、張厚安、徐勇概括的〃鄉政村治〃等,都是對農村政治學概念知識與方法論的貢獻。這一理論框架下的代表作,主要有黃宗智著《華北的小農經濟與變遷》、《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農村發展》,杜贊奇著《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蕭鳳霞著《華南的代理人與受害者》,弗里曼、畢克偉、塞爾登著《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徐勇著《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王銘銘著《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於建嶸著《嶽村政治》,吳毅著《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等。在運用政治經濟學框架的中外學者中,除了黃宗智外,還有戴慕珍、華爾德、黨國英、項繼權等,代表作主要有戴慕珍著《當代中國的國家與農民》,戴慕珍、華爾德的《財產權與中國的經濟改革》,項繼權著《集體經濟背景下的鄉村治理》等。運用制度主義的理論視野研究當代中國農村村民選舉和村民自治,成為中外眾多學者的共同選擇。白鋼、辛秋水、白益華、王振耀、詹成付、黨國英、於建嶸、張厚安、徐勇、項繼權、唐鳴、景躍進、袁達毅、史衛民、黃衛平、郭正林、朗友興、李凡、沈延生等國內學者,以及歐博文(Kevin、李連江、白思鼎、戴慕珍、柯丹青、史天健(ShiTianjian)、墨寧、羅倫絲、鄭永年、吳國光、何包鋼、帕斯特、王海、阿魄曼、金山愛等海外學者是主要代表。詳細討論,參見郭正林:《中國農村權力結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頁。
第13頁:
秦暉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學素養,對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作了概括總結,詳細內容,參見秦暉:《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演變與發展》,載武力、鄭有貴主編:《解決〃三農〃問題之路——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政策史》,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6頁。對以俄國學者恰亞諾夫倡導的社會農學為源頭的農民學研究作了梳理。在國際農民學研究中,除恰亞諾夫著的《農民經濟組織》外,比較著名的著作有:巴林頓·摩爾著的《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1966年),埃裡克�R�沃爾夫著的《農民》(1966年)、《二十世紀的農民戰爭》(1969年),孟德拉斯著的《農民的終結》(1967年),菲力普·H�伯克編的《現代世界的農民》(1969年),沙寧編的《農民與農民社會》(1971年)及其撰著的《尷尬的階級:發展中社會的農民政治社會學:蘇聯1910…1925》(1972年),米格代爾著的《農民、政治與革命——第三世界政治與社會變革的壓力》(1974年),詹姆斯·C�斯科特著的《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1976年)、波普金著的《理性的農民——越南農村社會的政治經濟學》,等。詳細內容,參見秦暉:《當代農民研究中的〃恰亞諾夫主義〃》(代中譯序),載[俄]A�恰亞諾夫著:《農民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