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米d花d書d庫d ;www。7mihua。com
書名:農民、公民權與國家
作者:張英洪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張英洪,出生於湘西農村。研究員,法學博士。現居北京,主要從事農村和農民問題研究,尤其關注農民的基本權利、自由尊嚴和社會正義。主要著作有《給農民以憲法關懷》、《農民權利》、《認真對待農民權利》等。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公民權理論為分析框架,以湘西農村為主要考察物件,以土地制度和農民身份的變遷為主線,考察和分析當代中國農民公民權的演進邏輯。作者提出當代中國農民的身份經歷了階級化、結構化、社會化和公民化四次重大變遷,認為中國農民問題的解決程度最終取決於國家發展公民權的進度。作為第一部以公民權為視角研究農民問題的專著,該書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和見解,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書摘正文:
第一章導論第一章導論
一選題的緣起和意義
我之涉足並傾情於農民問題研究,緣起於個人多年來對農民命運與國家治理的歷史沉思、現實困惑、未來憧憬和理論追尋。
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個學者都跋涉於人類思想的山川間。人類的歷史知識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也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基礎。歷史的頭腦是一個優秀的學者所不可或缺的。〃歷史的確證實了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除非一個人擯棄細枝末節,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否則,在科學中就不會有任何偉大的發現。〃參見M�R�科翰:《人類史的意義》(TheMeaningofHumanHistory),(拉撒爾)歐潘考特出版公司1947年版,第210頁。轉引自[英]阿諾德·湯因比:《歷史研究》,劉北成、郭小凌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頁。英國曆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1889—1975)在著名的《歷史研究》中,考察了人類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長、文明的衰落和文明的解體。在他先計算出21種文明、後又重新統計出的31種人類文明的比較研究中,中國文明被列為獨立的不從屬於其他文明的5種文明中的一種。參見[英]阿德諾·湯因比:《歷史研究》,劉北成、郭小凌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頁。在對人類事務的研究中,湯因比延續了波里比烏斯(Polibius,公元前210—公元前128)的觀念,認為〃在一個時間和空間均已統一的世界上,對人類事務的研究若想取得成效的話,就必須從廣闊的視界入手〃[英]阿德諾·湯因比:《歷史研究》,劉北成、郭小凌譯,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頁……著名的全球通史專家斯塔夫裡阿諾斯(L�S�Stavrianos,1913—2004)認為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不斷的文明〃[美]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吳象嬰、梁赤民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頁……斯塔夫裡阿諾斯在解釋中國為什麼會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不斷的文明的諸因素中,提到了有助於中國文明連續性的龐大人口和農業生活方式,他對〃頭戴草帽,在麥田或水稻田裡辛勤勞動〃的典型中國農民形象印象深刻,他認為中國農民〃至少佔總人口的五分之四,他們用自己寬厚的背脊,擔負著供養城市居民、朝臣和士兵的重荷〃同上,第68頁……毋庸置疑,農民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主要創造者和傳承者。
第2頁:
農民的命運與國家的治理息息相關。換言之,國家的長治久安與繁榮強盛,與農民的生存狀況密不可分。歷史上,農民在〃太平〃與〃亂世〃之間,選擇〃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他們近乎宗教般虔誠地渴望〃太平盛世〃。中國農民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國泰民安〃四字高度濃縮了中國人心目中〃國〃與〃民〃密不可分的關係。
〃國家〃這一概念在中國,至少有三種意涵:一是〃國〃與〃家〃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即所謂〃家國不分〃,〃國〃離不開〃家〃,〃家〃也離不開〃國〃。正如卡爾·馬克思指出的那樣:〃政治國家沒有家庭的天然基礎和市民社會的人為基礎就不可能存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