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卻扣減支出。堂堂一國皇帝,桌上見不到山珍海味,每頓至多三菜一湯,簡樸得一如尋常百姓。且為節省宮內開支,已將一千多個宮人放出宮去,並派人整肅內務府,嚴懲那些擅自剋扣月供,或出宮置辦日需品時謊報市價、中飽私囊的宮人。故而皇城中,無人再敢心存不屑,暗暗輕視這位登極不久的女皇帝,即使總是以現下這般奇裝異服亮相,也當作是聖上節省衣料,以作表率。
望了眼女皇極清涼的裝扮,潘氏苦笑。正要依命與御膳房眾人一起退下,卻被女皇喚了回來:“今兒個是旻夕生辰,朕答應給她煮長壽麵,順道想做幾道家常小菜……”望著眼露困惑的老嬤嬤,女皇淡柔一笑:“可朕的手藝不怎麼好,可請潘嬤嬤指點一二?”
潘氏一怔,連稱不敢,看向那位人見人愛的寧康小公主。見她撲閃著大眼睛,模樣嬌俏可人,不禁打從心底歡喜一笑:“奴婢才知公主壽辰,實在罪過。祝公主長命百歲,多福多壽。”
平日受母皇教誨,小公主對底下的宮人從不頤氣指使,何況又是相熟的老嬤嬤,兩眼立時彎成月牙兒,咯咯歡笑。在場之人無不莞爾,摸摸紅彤彤的小臉蛋,女皇將小公主交給三個親隨,謙遜地向老嬤嬤討教起廚藝,不到半個時辰,協力備妥一桌家宴。望著女兒饞涎欲滴的可愛模樣,女皇心滿意足地一笑,可又想起現下臥病在床的文德儲妃,不無遺憾地說:“可惜皇嫂抱恙,否則有伯母一起慶生,旻夕會更高興。”
潘氏也是一嘆,欠身稱是。依命盛了兩碗雞湯煨面,和另個灶頭上燉好的藥膳一起放進食盒,準備帶回沁春苑。可臨去前,忽得想起今早聽人提起的一件事,望了眼繞著木桌打轉的小壽星,遲疑著今兒個是寧康公主的生辰,可要說這晦氣事,欲選豕。見老嬤嬤似有心事,女皇柔聲道:“這裡都是自己人,潘嬤嬤有話,但說無妨。”
想著人命關天,潘氏歉然欠身:“奴婢聽人說,丹陽宮的黎太妃病得快不行了,可就是犟著,不準人去請太醫……”
“有這回事……”
女皇略略沉吟:“黎太妃就是這樣的拗脾氣。朕會親自去趟丹陽宮,勸她莫要拿自己的性命和人慪氣。”
先帝生時最得寵的華妃黎氏,不僅容貌與茈承乾有幾分肖似,嬌慣的性子也和年少時的德藼親王如出一轍。
腦海勾勒一張嬌豔的面容,女皇微微冷笑。許是先帝與她曖昧不明的緣故,往日逢面便是話中帶刺。先帝駕崩後,后妃們理當依照祖制,遷出各自的宮所去往掖庭,惟她一人抵死不從,威脅引火□,自閉寢殿。彼時想著皇嫂們遷去掖庭後,許要等到下代君王即位,才會有人入主這些宮所,也便由著華妃住在原來的丹陽宮,可之後沒多久,便傳出她落髮為尼,在寢殿立了先帝的靈位,整日唸經頌佛。朝臣們得知後,以為黎太妃既已出家,便該將她送去宮外的尼庵。可她力排眾議,默允這個難得對君王痴誠的女子留在丹陽宮,為那個不懂珍惜的男人超度。而這一年間,她忙於國事,不曾親去丹陽宮。現下一病不起,可想而知,定是那個脾氣倔強的女子有意隱瞞,寧死不願欠她人情。
女皇搖頭低眼,見剛才還在繞桌的寧康公主此刻下頜抵在桌沿,睜圓了眼,巴巴瞅她,不禁失笑,喚進一個膳侍,令他送潘嬤嬤回沁春苑,繼而對等急了的小娃兒招招手,順勢抱起飛撲進懷裡的女兒,讓她坐在自己的膝上,招呼三位親隨坐下一同用膳。可見左右兩邊的婉朱和吉卓正襟危坐,挑眉道:“婉朱,你牙疼嗎?笑得那麼矜持做什麼?!還有你,小吉子,小小年紀裝什麼深沉!給我笑笑笑!要不我讓螢姬掰你的嘴,保準你明天也別想閉攏。”
作者有話要說:
番外還有兩篇,小BT、未BT,以及即將出場的搶走小朱的某王女
第三部嘛……恩……因為這個比BT還BT的王女,所以悠然和小朱會有些尺度(啥尺度,心照不宣就好……)不過現在國家對H管得很緊,所以只是比以前OPEN那麼一丁點 言畢,朝相對而坐的女官使去眼色,對此深有同感的螢姬樂得奉命行事,轉向俊秀青年,詭笑著兩手交握,狀似威脅地轉起手腕。莫名被主上指斥的二人啼笑皆非,只得聽命展顏,效仿主上,以茶代酒,舉杯同飲。
“現在我只有旻夕這一個女兒,也是我唯一的後顧之憂。這一年來,你們將她照顧得很好,所以我這聲謝謝,你們當之無愧。”
雖然名為主僕,可情分上卻是相依為命的一家人。笑著碰杯後,女皇給筷子使不利索的小公主餵食,自己卻只象徵性地吃了幾口長壽麵,就要放下筷子,